2000多年前,漢武大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這是一條古老而漫長的商路,也是一條連接亞洲、歐洲、非洲的經濟大動脈,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2000多年后的今天希望位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上的重慶,正努力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位于重慶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國家優質高職院校和“雙高”學校。如何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重慶地區發展,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是學校面臨的重要問題。
近年來,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按照“文明互鑒、三方共治、雙元培養”的CEC模式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從“搭平臺”“引進來”“走出去”等方面入手,多措并舉,積極用職業技能培訓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成效顯著。
非洲小伙伴們的夢想
到中國去繼續學習,把中國的建筑設計理念和施工規范帶回非洲,傳授給更多的同胞是許多非洲留學生的夢想。說起這一夢想的實現,就不得不說起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2018年,重慶工程職院在坦桑尼亞成立了“魯班學院”,與坦桑尼亞職業教育中心、企業和當地高校,共同開展坦桑尼亞建筑工程類管理和技術人才培養,還聯合坦桑尼亞聯合建設國際有限公司為學校提供學生海外實習基地。在此基礎上,2019年6月,重慶工程職院與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孔子學院、聯合建設國際有限公司三方簽訂協議,合作建立達累斯薩拉姆大學“魯班工坊”。
“魯班工坊”的成立,讓不少非洲小伙伴們看到了夢想實現的希望,通過“魯班工坊”他們了解到,中國不僅有先進的建筑技術,還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魯班工坊”根據坦桑尼亞的人才需求,通過“國內+國外”“線上+線下”和“理論+實踐”等多種方式,重點開展測量技術、施工技術、質量檢測技術、軟件技術、機械工程等專業技術培訓,后期還將計劃招生并開展學歷教育。
經過一段時間在坦桑尼亞“魯班工坊”的學習后,部分非洲學生正式向老師表達了自己的意愿——到中國去繼續學習,把中國的建筑設計理念和施工規范帶回非洲,傳授給更多的同胞。
綜合坦桑尼亞培訓期間的表現和學校測驗,一批非洲小伙伴如愿被選拔到中國繼續學習。
“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中國的建筑技術簡直超出了我的想象!”培訓期間,來到中國的非洲小伙伴們對每堂課的內容都非常感興趣。不僅是專業課,中國的文化課也深深吸引著他們,例如茶藝、剪紙、書法、陶藝等課程,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他們贊口不絕。他們希望把在中國培訓深造所獲得的經驗與技術,更好地帶回坦桑尼亞,服務家鄉發展。有機會的話,甚至希望可以創立自己的公司!
通過“魯班工坊”等平臺,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將聯動重慶和全國高職院校,將國內的優秀職業技術和教學成果,采取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的方式輸出國門與世界分享,搭建起中國職業教育與坦桑尼亞乃至非洲合作交流的實體橋梁,希望能為更多的非洲年輕人提供技術技能培訓,為非洲青年帶來就業與發展的新機遇。
2019年,重慶工程職院作為中國南非教育項目實施院校,接收了來自南非土木工程領域的21名大三學生。9月,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南非中國文化和國際教育交流中心項目開班。21名來自南非各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來到重慶工程職院學習建筑工程技術知識,學期一年。依據南非建筑培訓署CETA的要求,重慶工程職院精心設置了漢語、中國文化、建筑施工、建筑BIM、建筑機械、建筑安全、測量工程、跨境電商等課程,通過一年的理論學習和企業實踐,21名來自南非各高校的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綜合能力將得到全面提升,回國就業競爭力顯著增強。
一個職教聯盟的遠見
魯班學院、魯班工坊的開辦背后,凸顯著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聚焦“一帶一路”,堅持國際化發展道路的大背景。
除了打造魯班學院、魯班工坊等平臺,去年4月,在重慶市教委和泰國教育部職教委的支持下,由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和泰國孔敬大學共同牽頭,聯合兩國的39家高等院校與企業共同發起成立的、旨在培養兩國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技術技能人才的跨國職業教育聯盟“中泰職業教育聯盟”成立。
聯盟的工作備受重慶市政府和泰國教育部重視與支持,泰國教育部負責人親臨聯盟成立大會現場宣讀泰國教育部賀信。重慶市領導就聯盟工作于2018年7月專程訪問了泰國教育部,泰國教育部職教委專門為聯盟工作的開展預算了專項經費。
截至目前,中泰職業教育聯盟共組織了學生互訪交流12次、教師團互訪學習4次、組織簽約儀式5次,促成了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等7所院校與泰方院校簽署實質性的校際合作協議,推動了中泰雙方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聯盟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成功入選全國首批20個“中國—東盟雙百職校強強合作旗艦項目”。憑借著在國際舞臺大展“拳腳”,重慶工程職院連續入選全國高職院校“國際影響力50強”。
今年5月,聯盟召開首次年會,26個中泰雙方新成員申請加入了聯盟。大會還明確了聯盟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思路——共同開發中泰職教聯盟在線課程共享標準、教學標準、評價標準、學分互認標準,并且完成100門在線課程標準、題庫資源、視頻資源等建設。其中,今年將完成19門。
在烏茲別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需要大量本土化人才和國際化人才。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聯合中興通訊公司以及海外高校,在學校設立中興通訊信息學院,為中興通訊企業培養國際化和本土化人才。目前已有3屆共400余名學生在中興通訊信息學院學習。其中,有50余名來自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老撾、越南、泰國、孟加拉國等國家的留學生。
同時,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已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坦桑尼亞、烏茲別克斯坦等20余個國家的70所院校、企業、機構搭建了穩定的國際合作關系,與澳大利亞開展了7年的中外合作辦學,引入外籍教師39人次,派出近100名教師赴海外開展3個月以上研修和工作,完成35門課程的雙語教學,引進了一大批優質教學資源,連續3年獲得重慶市人民政府外國留學生市長獎學金資助。
一所高職院校的使命與擔當
2019年12月16日,北京,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接受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經世國際學院(籌備)”正式授牌,與全國其他71所院校一同成為“人文交流經世項目”首批入選院校。
“人文交流經世項目”于2019年首次實施。該項目旨在將產業界的創新創造及時地轉化為教育技術新產品和學校教學資源;推進智慧校園建設;促進校企有效合作、產教深度融合;加快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適用人才,大力促進中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推進國內院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院校的交流合作。
對于學校近年來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取得的成績,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張進認為,學校的國際合作能夠取得一系列成績,主要得益于學校探索了“文明互鑒、三方共治、雙元培養”高職國際合作CEC(College&Enterprise&College)模式。
“CEC”是實施國際合作的三方主體,第一個“C”是以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牽頭單位的中方職業教育供給方,“E”是包括政府機構、社會組織、行業企業等機構的職業教育需求方,第二個“C”是國外職業教育供給方。
“文明互鑒”是國際合作的前提條件,體現了“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的深刻哲理。
“三方共治”體現了現代治理理念,通過成立管理委員會,搭建了渠道暢通、運行有效、方式多樣的合作平臺,形成文化認同、有效溝通、誠信合作、共建共享的國際伙伴關系,探索了請進來與走出去、政府合作與民間合作、教育合作與產業合作并行、相輔、融合的實踐方式,在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建共享優質課程資源、培養培訓國際化“雙師雙能”師資隊伍、共同組織招生就業、合作開展技術研發與服務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雙元培養”包含“國與國、校與校、校與企”三個維度的“雙元”,首先是國家與國家的政策許可,然后是校與校的合作辦學,再次是校與企的供需對接。對此,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易俊認為,由于三層三維的多種途徑和方式的溝通、對接和合作,“CEC”日益彰顯出政府與政府、民間與民間及政府與民間、教育與教育、產業與產業及教育與產業“多極發力”合作機制和“多維融合”的合作效應。
2019年,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中國南非教育項目實施院校,接收了來自南非土木工程領域的21名大三學生。依據南非建筑培訓署CETA的要求,學院精心設置了漢語、中國文化、建筑施工、建筑BIM、建筑機械、建筑安全、測量工程、跨境電商等課程。通過一年的理論學習和企業實踐,學生綜合能力將得到全面提升,有助于增強回國就業競爭力。
目前,學院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中興通訊“一帶一路”海外技術人才聯合培養項目,已面向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老撾、吉爾吉斯斯坦、孟加拉國等國家招收學歷留學生。項目擁有國家級實訓基地“教育部-ICT行業創新基地”,由國際通信信息工程師駐校進行項目式教學,培養學生實操技能,為全球通訊企業源源不斷地培養輸送國際化和本土化人才。
同時,由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和泰國教育部職業教育委員會主辦,學院與泰國孔敬大學孔子學院聯合發起成立中泰職業教育聯盟,匯聚中泰兩國60余所高職院校和企業,為中泰職業教育相互融合、共同發展搭建起了橋梁與平臺。聯盟致力于共同開發中泰職教聯盟在線課程標準體系,100門中英泰三語在線課程資源建設現已完成19門。
一個個項目的落地生根,一朵朵成果之花次第綻放,展現了高職教育國際合作CEC模式的韌性和潛力,展示了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好“一帶一路”職業教育故事的信心,體現了一所高職院校的使命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