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辦學特色紀實
改革開放以來,職業教育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顯。2019年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在分析當前職業教育發展態勢的基礎上,提出了完善國家職業教育制度體系、構建職業教育國家標準、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建設多元辦學格局等發展方向。
近年來,浙江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職業教育提出新的定位,產業轉型升級對職業教育提出新的需求,中國制造2025、工業4.0、新型城鎮化建設給職業教育賦予了新的使命。在這一背景下,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聚焦職業教育發展主業堅持創新,依托“敢為人先”的“紅幫精神”,不斷提升育人質量,畢業生的社會認可度不斷提高,成為廣受好評的培養大國工匠的“搖籃”。
目標引領 探索特色辦學路徑
人才培養質量是職業教育的生命線。近年來,奉化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認真貫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省、市、區三級關于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等文件精神,結合《奉化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三年發展規劃(2019—2022)》,秉持“發展學生、成就教師、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堅持“專業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的發展思路,以學生發展為教育根本,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傳承工匠精神。在建設過程中,學校積極推進重點專業建設,強化品牌特色,全面提升學校綜合辦學實力和人才培養質量,力爭使學校在人才培養、課程改革、專業建設、產教融合、社會服務能力等方面都能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為企業培養“就業有優勢、升學有門路、創業有本領、發展有基礎”的高素質的中級技能型人才與基層管理人才。
圍繞奉化區域經濟格局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需求,奉化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制定了2019—2022年三年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2年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設施現代化、管理信息化、專業品牌化、擁有名師引領的卓越師資隊伍、彰顯“紅幫文化”浸潤的鮮明辦學特色、與地方經濟發展緊高度融合、市內一流、省內知名的現代中等職業學校。
按照規劃,學校深化推進“三大改革”(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立德樹人教育模式改革、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改革),打造“三個平臺”(產教融合的育人平臺、創業創新的孵化平臺、智慧校園的教育平臺),積極探索基于“校企共同體”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新模式,創建“紅幫德育”,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方面總結出可推廣的經驗。學校以立德樹人為使命,統籌課堂、社團、家庭、企業、社會五個陣地,實施“四化”社團建設,通過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探索教育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有正氣、有底氣、有靈氣、有朝氣的“四有”優秀人才,進一步提升了學校的社會影響力。
“紅幫德育” 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在新形勢下,如何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是每所學校都在思考和踐行的重大教育命題。近年來,奉化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認真貫徹“浙江省教育部門關于加強培育中職學生核心素養的指導意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精神,根據學校及學生的特點,以“紅幫德育”育人模式實踐為抓手,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通過環境、課程、活動、服務四大平臺建設,實現學生品德優良、人文扎實、技能精湛、身心健康核心素養的提升。
在體系構建方面,奉化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厘清、掌握和理解“紅幫精神”的精髓和核心理念,針對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的特點,突出“職業性”“技能性”“創新創業”等特點,注重“紅幫精神”和職業教育“工匠精神”的有機融合,分析出“紅幫精神”在校園文化建設、德育實踐中的有效度和可操作性,以“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內外兼并”為目標,創立環境育人、課程育人、活動育人、服務育人的“四位一體”育人體系。在營造環境方面,學校與企業、行業共同建設了“紅幫文化”素養體驗中心“紅幫學館”,建成了集“文化展示、學術研討、規劃謀思、放松休閑”于一體的多功能文化陣地,在校園內建設“紅幫工匠”亮相臺,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效果。
與此同時,在構建課程方面,學校抓好課堂教育主陣地,開設了“同走初心路,共育追夢人”新時代特色思想課程、“學紅幫精神,做紅幫傳人”本地化特色選修課程、“職來職往,匠心獨具”體驗式特色實踐課程,將當代工匠精神作為職業教育特殊性內容融入學生德育全過程,引導學生熱愛專業、精于技藝、勤于鉆研、不斷進取。在開展活動方面,學校以“紅幫”文化節、“紅幫”技能大賽、“紅幫”研學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情感。學校還著力打造“德技兼備”的“雙師型”服務平臺,依托專業教師開展“崗位+心理”崗前心理培訓,實施“紅幫精神伴我成長”生涯規劃設計,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更好地融入職業生活。
立足“職業” 專業內涵不斷提升
在浙江省探索課程共通、專業體驗、生涯指導等多樣化融通模式改革的推進下,奉化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以“產教融合、聚焦產業”專業動態調整的原則,不斷優化調整專業設置,學校專業結構日趨合理,專業建設內涵不斷提升。根據學校專業發展規劃,分為電子信息、汽車維修、服裝財會、幼教藝術等四大主體專業。服裝設計與工藝、服裝展示與禮儀專業是浙江省骨干專業,服裝專業實訓基地為寧波市級示范性實訓基地;機電一體化專業為省級骨干專業,機電一體化專業實訓基地為省級示范性實訓基地;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是浙江省“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奉化區重點建設專業。專業中省級示范專業(含區重點專業)占比達57.1%;省級示范專業、骨干(含特色、新興)專業平均年招生量占總招生數的62%。
學校在專業內涵建設上重點做好“校企協同、課程改革、學賽訓一體化、問題導向”等幾方面工作,完善教學及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建設“校企共同體”“現代學徒制”“產學研中心”等途徑,推進校企協同育人。服裝專業在傳統發展的基礎上,以“生產性”實訓基地——愛伊美工坊為平臺,探索現代服裝業智能制造人才培養新模式。電子專業發揮“區優秀教學團隊”的智慧優勢,打造強有力的專業師資隊伍,以技能大賽和高職高考為主陣地,結合“產學研中心”校企合作平臺,雙管齊下,爭創區域特色優勢專業。汽修專業依托校企共同體發展平臺,完善評價機制,做優“現代學徒制”專業試點。
為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新層次,奉化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定期舉辦“校企合作應用型人才供需洽談會”,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與企業生產實際的有效對接。通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學校進一步完善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案、專業核心課程建設和實踐基地建設,做到“六個共同”(培養標準共同制定、校企文化共同擔當、課程資源共同開發、校企課堂共同培養、實訓基地共同建設、師資隊伍共同培育),實現技術技能人才的精準供給和高端就業。學校還與中德諾浩(北京)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合作創辦了“中德諾浩班”,此項目汽車專業引入德國汽車工業學會的教學與認證體系,實現中職汽修人才培養標準與國外先進標準的成功對接。
“四雙融合” 加快推進校企合作
近年來,為更好地適應企業對職業人才的需求,奉化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加快推進基于“四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一是“雙元身份—聯合招生”,建立靈活多樣的校企共同招生機制,實現職校學生、企業學徒雙元身份。二是“雙元定標—共建人培方案”,校企雙方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和人才標準,共同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實現學校專業課程、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培訓與企業崗位課程融通,實現“證崗學一體化”。三是“雙導育人—校企聯手”,校企雙方分別委派教師和技術骨干承擔教學工作,采用“一對一”“一對二”的導師型實習模式,實現教學要求與企業需求的“零距離”接軌,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學生的技能成長和學生職業道德的企業熏陶。四是“雙主體構課—開發課程體系”,徹底打破傳統學科課程體系,構建適合現代學徒制的“工作化”專業課程體系,積極推進“校中廠”和“廠中校”的建設,以適應學徒工學結合、崗位成才的需求。
努力對標世界水平,服務國家重點產業、區域支柱產業發展需求,方能引領新時代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實現從追趕到超越、從跟跑到領跑的轉變。奉化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堅持以做精做強為發展目標,特別是經過省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項目建設,目前已經基本形成“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人才培養機制。未來,學校將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協同、選鳳來棲、引智入校,積極建設現代學徒制、產學研中心、大師工作室等創新人才培養平臺,探索富有特色、可操作性強的特色現代學徒制實踐模式,把學生培養成為“敢為人先、精于技藝、誠信重諾、勤奮敬業”的新匠人。(應世根 鐘鳴 高歌 毛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