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學習貫徹全省教育系統工作會議精神
在全省教育系統工作會議上,省教育廳黨委書記、廳長陳根芳指出,落實2020年的工作部署,全面建設現代化的教育治理體系,迫切需要加快提升教育系統各級干部的治理能力,發揮干部的“頭雁效應”,用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推動治理效能不斷提升。
今年,我省要確保實現“十三五”教育規劃目標,實施教育現代化戰略和高等教育強省戰略,推進和深化各級各類教育全面改革。毋庸置疑,干部隊伍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是其中的關鍵因素,因為現代化的教育治理體系的構建最終要由教育系統的各級領導干部來執行與實現。
“繩短不能汲深井,淺水難以負大舟。”面對新時期新任務新要求,教育系統各級領導干部更應自覺地把提高治理能力擺在關鍵位置,在提升治理能力上下功夫,以“過硬”的治理能力推動各項工作穩定推進。
要有堅守初心的定力。“任憑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各級領導干部務必保持過硬的政治定力,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不動搖,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方向不動搖,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務必堅守教育理想,堅持按教育規律辦事,回歸“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一教育本質。做到不被功利性的教育訴求所左右,不被片面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所綁架,而是著眼于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完善科學的教育評價機制,用科學的“標尺”去丈量教育、丈量師生。
要有擔負重任的能力。“打鐵還需自身硬。”如今,教育環境、教育內容、師生關系等都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要想挑戰“陌生領域”,打破“本領恐慌”,一來要做學習的表率,與時俱進,不斷精學深學勤學各項理論知識,及時更新知識結構;二來要加強調查研究,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在實踐中求真知。唯其如此,才能鍛煉謀劃全局的腦力、履行法治的內力、知事識人的眼力,做到站位高遠、放眼全局;有法治思維,不盲目武斷;知人善任,用得其所。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處于關鍵時期,如何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防控阻擊戰,確保師生健康,成了檢驗全省教育系統干部能力素質的一塊“試金石”。
要秉持科學態度和專業精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從來不是立竿見影的工作,須經過幾年甚至數十年的積累方能顯現成效。面對教育這項需要情懷、需要奉獻、需要責任的事業,領導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甘做無名英雄的奉獻精神,要以“干在實處”的作風、“走在前列”的理想、“方顯擔當”的勇氣,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力度,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把每一件教育的“關鍵小事”抓實抓好;扎實推進深化教育改革,勇于革除陳弊舊習,面對改革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及問題,不是繞道走、“中梗阻”,而是迎難而上、攻堅克難,關鍵時候豁得出來、頂得上去;以解決突出問題為主要抓手,補齊各項工作短板,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唯有不斷提升教育治理能力,鍛造一支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的教育干部隊伍,才能寫好新時代的教育“奮進之筆”,在勇擔責任、砥礪奮斗中為浙江率先高水平實現教育現代化交出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