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節奏。浙江省教育廳作出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應急部署,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做好延期開學工作預案,做到“停課不停學”。
面對疫情下的“應急之舉”,強調做中學、學中做的職業院校如何有效開展專業教學?面對眼前這本生動的教科書,教師如何將其融入專業教學中,和學生共同完成一場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把疫情變成教材,上好這堂人生大課
近段時間,寧波建設工程學校舉辦的一場線上“抗‘疫’作品展”,引來諸多關注。2月3日至今,學校在微信公眾號上持續推出了14期抗“疫”作品。其中,既有呼呼人們禁止捕殺野生動物、歌頌一線醫務人員等主題的抗“疫”海報,也有學生自己作詞、自己編曲、自己演唱的抗“疫”歌曲。在這個“加長版”假期里,學生們發揮專業所長,交上了一份份用心、動情的抗“疫”作業。
“一件件抗‘疫’作品無不體現著學生對當前疫情的關注和思考,這就是一次不尋常的生命教育,是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家國情懷的培育,更是對學生專業能力和擔當精神的錘煉。”寧波建設工程學校校長陳列不無感慨地說道。
在這場戰“疫”中,生命、生活、生態緊密地相互印證著,給職校教師提供了上一堂生活大課的契機。如何通過這場疫情,讓學生體會什么是勇敢和堅強,什么是責任和擔當,什么是工匠精神?在這個特殊的假期,教師們把抗“疫”過程中涌現出來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跡,轉變成教育教學中鮮活而震撼心靈的“活教材”。
“現在,我對專業學習充滿了熱情,不再像之前一樣放任自己,因為我意識到了自己身上的責任。在這次疫情中,廣大醫護人員真的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守護他人的生命。我希望將來學有所成,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溫州護士學校藥劑專業學生潘東博堅定地說道。
居家學習期間,84歲的鐘南山院士帶領團隊深入研究新冠肺炎的病理特征,李蘭娟院士再赴武漢救治危重癥病人并在武漢發布抗病毒研究成果……這些感人的事跡都成了溫州護士學校專業教學中的鮮活素材。教師們會從當下熱點問題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目前市場上75%的消毒酒精緊俏,藥物分析專業教師鄭海誼就教學生用其他比例的酒精配置消毒酒精。“學生們深感學有所用,學得特別投入。”鄭海誼說。
在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化身“網絡主播”的教師們也不約而同地將這些鮮活的素材融入專業教學中。軟件專業教師黃河以“健康碼”為例,引導學生頭腦風暴,分析應用背后的數據,感悟信息技術對公共管理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彭雯霏引入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案例,在讓學生感受“中國速度”的同時,激勵學生承擔起祖國建設的大任;傳播與策劃專業教師張舒選取抗“疫”宣傳微視頻《為生命而戰》作為教學案例,啟發學生講好中國故事,成為一個有家國情懷的媒體人……
寧波行知中等職業學校以選修課的形式打開了疫情這本深刻而又豐富的教科書。學校開出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拓展性課程,圍繞疫情組織學生學習防護知識,開展主題征文、作品創作、科學探究等系列活動。“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疫情即課堂,在全民抗‘疫’的當下,學生們親歷其中,而將這些真實的情境引入課堂,其所產生的教育的意義會更深刻、更持久。”副校長張裕生動情地說。
線上線下聯動,為技能學習“加碼”
3月13日,由杭州市開元商貿職業學校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授課的“微商城流程介紹和網店開設”一經推出,就吸引了上千名學生和網友觀看。之后,學校又陸續推出了直播商品選擇技巧、貿易節交易平臺搭建、主播帶貨技巧等系列課程。
開元商貿職校黨委副書記唐慧英告訴記者,此次推出的網商培訓課程是學校第十四屆貿易節的啟動項目。往年的貿易節都以線下設攤的形式展開,受此次疫情影響,學校決定辦一場“云上貿易節”。“疫情是危機,也是契機。在學生居家學習期間,學校搭建‘青春創業微商城’,讓他們體驗網店架構和運營的整個流程,感受無接觸式銷售,在實踐中提升專業技能。”唐慧英說。
相比普高學生,職校生更強調學習的實操性。在這樣一個居家學習的特殊時期,如何有效開展專業教學?不少職業院校化“危”為“機”,線上線下聯動,為技能學習“加碼”。
2月16日起,松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陸續將40多臺手工制茶炒鍋挨家挨戶送到茶學子家中,涉及7個鄉鎮30多個村。這些手工制茶炒鍋都是該校茶葉生產與加工專業的實訓設備,由學校無償借給學生使用。
松陽職專校長吳建偉坦言,這場疫情,考驗的不僅是每個個體的免疫力,它也考驗著職教戰線上每一所學校、每一個專業的免疫力。面對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學校第一時間展開調研:網課如何開展,存在哪些困難?如何開出符合職業教育特色的網課?
有了調研數據的支撐,就有了科學施策的底氣。茶葉生產與加工專業正是在這樣的調研中了解到學校“茶二代”家庭及周邊茶農的開工復工困境,將線上教學、學生居家頂崗實習相結合,提出“居家制茶”的應對方案。“將實訓設備下沉到學生家中,讓茶學子‘居家制茶’,為地方茶產業作出貢獻,這段特殊的經歷,一定會在這些學生心里播下愛的種子,這才是最好的教育。”吳建偉說。
“瓦楞餃包得不錯,褶皺很均勻,如果褶皺再細密一些就更棒了。”每天認真地對學生呈現的作業成果進行個性化批注和反饋,成了教師于雅慧這陣子的工作日常。寫菜譜、練刀工、做面點……特殊時期,義烏市城鎮職業技術學校烹飪專業開啟了“教師線上授課、學生線下實操”的教學模式。教師朱成健以“面對疫情,健康食療”為主題,讓學生結合所學專業,編寫健康食譜;教師于雅慧讓學生和家人一起制作面點,在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加強親子間的互動……在校長李建新看來,通過任務去驅動學習,通過成果去展現學習效果,在讓學習更有效果的同時,也讓學習變得更有價值,這也是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
杭州市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洪彬彬欣喜地說道:“疫情之危,加速推動中職‘三教改革’走上‘線上+線下’有機融合之路,隨著疫情形勢向好,學校開學在即,線上教學要從‘應急之舉’走向‘前瞻規劃’,從‘錦上添花’走向‘輔車相依’,從‘單兵作戰’走向‘協同作戰’,使職校生的學習更科學化、精準化、個性化。”(胡夢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