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會昌中等專業學校厚德強技特色辦學紀實
全國教育大會強調,在職業教育方面要做到“五個聚焦”,聚焦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高素質產業生力軍;聚焦完善制度標準,找準改革的突破口;聚焦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命運共同體;聚焦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聚焦“下一盤大棋”,增強多方協同工作的合力。學校踐行“德技雙馨、知行合一”校訓,致力于培養“身心和諧、德技雙馨、心靜致遠、知行合一的優秀中職生以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和合育人,大美職校
學校坐落在被偉人毛澤東譽為“風景這邊獨好”的會昌縣,擁有1400多萬元的儀器設備,34間實訓室,開設了學前教育、農村電氣技術、數控技術應用等10個專業。學校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近3年累計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845人次,培養“一村一名”大學生617名。
打造“夢想教育文化區”“工匠精神文化區”“愛國主義教育區”“‘和合’核心思想文化區”:前庭大門命名為“夢想之門”,布置大國工匠的雕塑等;在正對大門校園后方、教學樓東側,設置“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等標語;在后院栽種竹子,設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物等;在中部設立“和合”文化石等,構建整體育人環境。
德技雙馨,知行合一
堅持以德為先:以“夢想教育”為主題,推行體驗式德育模式,如組織“我們的職校夢”學習、演講、征文等活動,觀看《大國工匠》專題片等;通過編印《夢想從這里啟航》校本教材,對學生中職3年學習提出指導要求;圍繞如何實現夢想,打造責任篇、習慣篇、能力篇、職業篇、自律篇的主題體驗式德育活動。
突出技能培養:以“實踐化”課程為特色,細化每學期的技能過關標準和畢業考核標準,并每年走訪企業,不斷完善標準;實施“三統一兩公開一評比”教學常規制度,建立校領導、行政人員、教務處人員、值日教師以及學生的5級教學巡查和定期、不定期檢查制度;課外活動和周末時間全面開放實訓室,期中期末抓實技能過關,畢業生進行畢業作品展示、考核等;選拔優秀師生集訓參加省市技能競賽,如學校蔣瑋老師獲得全國三等獎;開展“每天寫一幅字、學唱一首歌、進行5分鐘演講、背誦一首古詩詞或《論語》、進行一次文明禮儀和文明用語訓練”為內容的“五個一”活動……每學期開設20多個學生社團,每年舉辦文化藝術節、技能展示節和體育運動節,做到“每年有重點、每月有主題、每周有活動”,全方位構建“寬進嚴出”的質量保障體系。
產教融合,產教共贏
學校完善校內校外實踐實訓基地,有34間校內實訓室,12個校外實訓基地,與企業合作共建兩個專業實訓室,服務贛州“兩城兩谷一帶”產業布局和會昌首位產業——氟鹽化工開設智能制造專業群和化學工藝專業,建立生產性實訓基地;積極開展見習、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開展訂單培養和工學結合,組建訂單班3個,各專業實踐性教學達到總課時70%,在學校建立創新創業基地,鼓勵師生結合實訓開展創新創業;大力開展“雙師型”教師培訓等,強化產教融合,提高學生技能。
黨建引領,和衷共濟
加強黨建工作,如積極開展“黨建+社團”等活動,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發揮領導班子帶頭作用,帶頭上好一門課程,建立一支品德好、有能力、有潛力的中層干部隊伍等。
營造和諧奮進的氛圍,建設良好教風,如開展“校園感動人物”評選表彰等;加強開放辦學,促進學校、家庭、社會良性互動,如設立班級和學校家長委員會,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舉辦“職業教育活動周”活動,開放學校實訓室為社會服務,開展“學校進企業,企業進學校”,讓“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
2013年,學校被評為江西省首批達標的中等職業學校,實現畢業生全部就業,其中本地就業占就業人數比例超過60%……
“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學校以厚德精技為抓手,一頭托起學生的成才夢,一頭托起產業發展的振興夢,以成才夢、振興夢共筑中國夢。(何發生 朱春揚 曾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