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職教探索“產業+教育”的突圍之路
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各行各業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與挑戰。一場疫情“大考”加速了技術淘汰和企業的轉型升級,也對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當下,疫情向好,產業鏈與供應鏈逐漸修復,企業如何布局新的人才戰略?是求穩還是求變?面對新技術催生的職業、崗位、技能變化,與經濟社會休戚相關的職業教育如何接招?近日,一場由杭州市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室、浙江亞廈裝飾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活動聚焦的正是這一話題:后疫情時期,從產教融合看企業人才戰略。
打破產業和教育的壁壘
在此次活動中,最令人矚目的環節是杭州市建筑裝飾產教融合聯盟成立儀式。聯盟由亞廈集團和杭州職成教研究室聯合發起,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浙江工業大學、杭州市建設職業學校、杭州市西湖職業高級中學等數家單位參與其中。
作為聯盟的發起人之一,亞廈集團董事長丁澤成直言,這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作為全國建筑裝飾行業龍頭企業、首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亞廈集團以“工業化”為核心,8年投資12個億研發裝配式內裝全產業鏈。截至目前,亞廈集團已榮獲超3200項專利,有超580項專利產品,填補國內多項裝飾技術空白。在此次疫情中,亞廈集團更是以精湛的專業技術,為抗“疫”貢獻了重要力量。僅用3小時就調度了1萬方隔斷材料發往武漢,僅用一周時間就完成了700間隔離病房的衛浴安裝,30小時3D打印15幢隔離病房……
“疫情之‘危’催生了企業發展之‘機’,前期我們和清華大學等高校合作,投入大量精力進行技術研發,但創新技術要走向市場,還是要靠應用型人才,人才戰略也因此成為亞廈關注的重點,我們希望依托聯盟,培養一批與創新鏈、產業鏈相匹配的人才隊伍。”亞廈集團高級副總裁王文廣道出了初衷。
企業擁有技術,但缺乏人才儲備;職業院校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但缺乏前沿技術支撐……亞廈集團和杭州職成教研究室一拍即合,發起聯盟,促成企業與職業院校的合作。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夏學民欣喜地說道:“此次疫情,使得企業經營方式、經濟發展模式都發生深刻改變,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之間的關系變得更為緊密,杭州市建筑裝飾產教融合聯盟正是在這樣的變革趨勢下應運而生。”
活動現場,聯盟率先推出“亞廈領航計劃”,擬建立全國領先的裝配式建筑裝飾實驗實訓實習基地,建立1個以上職業體驗中心。參與至少1項產教融合工程項目和開展若干個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校企共同制定建筑裝飾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校企合作的企業新型學徒制班,將產業的崗位技能標準轉化為專業的課程標準,參與校企合作課程開發,最終形成引領建筑裝配行業未來發展的產教融合聯盟。
“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全球業態發生重要變化的今天,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定位也發生了巨大改變,亞廈集團多元化的品牌發展策略,正彌補了學校建筑裝飾專業在‘全產業鏈’人才培養上的盲點。”對于新成立的杭州市建筑裝飾產教融合聯盟,杭州市西湖職業高級中學校長張德成充滿期待。事實上,早在一個月前,學校就和亞廈集團進行了首輪洽談,之后又進行多輪溝通,達成多個共贏的合作項目。
提高“校企”合作的黏性
作為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杭州于今年2月制定并發布了《杭州市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產業與教育合作發展迎來政策利好。然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發展之路,仍面臨不少瓶頸,受成本投入、實際收益、潛在風險等因素影響,企業往往會出現主動性不足、合作意愿不強、合作深度不夠等問題。
作為杭州首個產教融合聯盟,杭州市建筑裝飾產教融合聯盟各成員單位如何緊密合作,發揮最大效能,也因此成為活動現場各方關注的焦點。
杭州職成教研究室主任張金英表示,這是教研室推進杭州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首次試水,聯盟將通過與行業協會和企業對接,為中職學校搭建產教融合平臺,讓規模型龍頭企業從入口開始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通過“1+X”證書制度的實施,實現職業教育“全產業鏈”人才培養,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王文廣說道:“產教融合是雙向發力、雙向整合的過程,真正的融合要了解雙方的需求,企業是人才的需求方,企業需要怎樣的人才,人才培養需要怎樣的師資力量,這都需要企業以主體身份深度參與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實質就是把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內置于產業鏈中,把企業人力資源戰略前延到職業教育。”
誠如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程江平所言:“當前,產教融合已成為產業轉型升級和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雙向需要,這是學校和企業達成的共識,對職業院校和企業而言,更重要的是建立和理念相匹配的機制,注重產教的協同性、契合性,形成更緊密的供給聯動機制。”
程江平同時指出,企業是通過提供產品、服務獲取利益的營利性機構,學校不能一味地從教育的角度向企業提要求,產教融合不是把企業等同于學校,也不是把學校等同于企業,而是企業和學校各自發揮各自特長,各自找準自己的定位,兩者在創新過程中起到的是相輔相成、疊加倍增的作用。在程江平看來,杭州市建筑裝飾產教融合聯盟所起的作用正是把產業鏈和創新鏈、人才鏈和教育鏈重新調整,使他們融合到創新生態系統中,企業、研究型大學、應用型高校都可以在中間找到自己的位置,通過這樣的產教融合,強化共同意識,推進共同行動。
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處處長范詩武提出,聯盟要走向一種更為緊密的組織狀態,有效運行尤為關鍵。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點、難點,突出項目支撐,做好政策引領,打通學校和企業間的利益壁壘,實現利益共享。未來,杭州計劃建立10個有影響力的產教融合聯盟,將“盆景”變成“花園”。
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長高寧認為,產教從被動合作走向主動融合,需要構建全新的人才培養體系,建立與之匹配的專業集群、技能標準、課程體系、培訓體系,以滿足企業技術創新和市場應用的人才之需。要整體規劃,突破“點對點”的項目合作,以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需求為導向,立足產業鏈、創新鏈,重構人才鏈和教育鏈,系統化設計產教融合的整體解決方案。(胡夢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