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專業人才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紀實
近年來,完善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質量保證體系,已被列為職業院?;A性建設,其重要性正在逐步顯現,也是國家教育部門推動的職業院校改革重點任務。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目標是培育高職院校質量文化、發揮學校在人才培養質量保證中的主體作用。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十年磨一劍,專注于校本質量文化培育,創新人才培養質量保證理念,探索校本專業人才培養工作質量標準和質量保證工作機制建設,形成了基于校本質量文化理念的質量保證體系,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0年上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在學校封閉、學生不能到校的情況下,廣州城市職業學院長期培育的質量文化在應對疫情對教學工作的沖擊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以教學質量保證體系下的信息化系統為支持,確?!巴Un不停學”,教學活動有序開展,人才培養工作質量標準得到全面落實。
疫情防控期間,學校依托信息化質量保證平臺開展網絡教學,做到了全部課程全部按計劃開出,所有學生都參加了網上課程學習。在教學質量保證系統平臺上,可以及時獲得課程和各類教學活動信息,開展專業和課程質量教學診改,在常態教學過程中,發現教學問題300多個,提出改進對策200多項,保證了全校教學工作的高質量開展。
(一)培育校本質量文化。質量文化是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靈魂和動力,對質量保證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培育“立人立業”質量文化,其核心是培育師生追求高質量人才培養價值觀。作為質量文化培育的重要標志性成果,學校出臺了校本《專業人才培養工作質量標準》(以下簡稱《質量標準》),并以此確立人才培養工作的底線和改進方向。質量文化建設既是質量保證的抓手,也是質量提升的土壤。立足于發揮校內各專業在質量保證中的主體性作用,促進學校主動承擔人才培養質量保證的主體責任,形成人才培養工作質量提升的內生動力,從管理文化上講,它相對于傳統的教育工作評估、示范建設,具有革命性的變革意義。
10多年來,學校以質量文化為引導,教職員工在思考如何在人才培養質量保證中發揮主體性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國際理念、中國特色、校本標準”質量保證體系思想。學校將“國際理念”定位于瞄準國際教育標準,引入《悉尼協議》的“學生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質量保證理念,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實踐教學、師資隊伍、考核評價等方面對接人才培養;把“中國特色”定位于我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將“產學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國家“雙高”計劃建設要求,放到校本質量標準的內涵之中,使得學校教育教學走在改革的前列;“校本標準”的核心是將人才培養規格定位于廣州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瞄準廣州地區現代產業發展,體現學校自身特色辦學定位。質量文化的培育提升了各專業對于高質量人才培養的追求,成為學校落實質量保證主體責任的關鍵所在。為高職教育“擴容、提質、強服務”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在2020年3—4月,學校435名教師開展在線教學,在質量診改平臺上動態開展質量診斷與改進,在軟件技術專業教師開設的20門課程中,全部課程教師自主開展質量診改,形成質量診改工作記錄160多份。在課程結束時,教學質量信息化系統提供的數據顯示,教學目標達成度在90%以上。
(二)創新校本質量標準。編制《質量標準》是推進人才培養工作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基礎,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從“質量文化是質量保證的靈魂”和“教育質量是過程量”質量理論出發,基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全要素,制定了《質量標準》,它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核心,包括辦學環境條件、目標定位、方案設計、培養工作、培養效果、教學管理與質量監控6個方面,覆蓋了課堂教學、課外實訓、工程實踐、畢業實習等主要教學環節?!顿|量標準》是由17條標準、27個要素、130個觀察點組成的質量標準鏈。體現了專業標準對接行業標準、課程標準對接職業標準、教學標準對接生產標準,促進專業教學跟蹤產業發展、業態文化、技術創新、管理發展、企業主體育人,使培養質量具有可測性和可評性。
學校制定的校本《質量標準》,重視學生、教師、管理人員、用人單位的訴求與參與,在教學實施、監控、反饋和改進等方面建立閉環系統。《質量標準》采用反映全體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效果的質量評價指標,為學校自主開展質量保證提供了基礎條件。專業團隊可在對培養方案、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大數據分析基礎上,做出質量自評;使用信息化教學平臺的質量監控工具,為專業自主開展質量改進工作提供方案,也方便開展學校內部第三方對質量保證工作的有效復核。因此,可借助于信息化質量保證系統,分析學生培養目標達成度和職業能力達成度。
從《質量標準》出發,配套制定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辦法》《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指導意見》《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教學標準》《實踐教學標準》《專業團隊師資標準》等一系列教學工作標準文件。將專業定位、協同育人、職業標準融入人才培養模式、師資隊伍等方面的要求,融入《質量標準》及相關教學文件中,使職業人才培養能夠對接國際標準、適應產業發展、符合崗位要求,引導專業教學跟蹤產業發展、融入業態文化、追求技術創新和管理發展。
(三)持續開展質量診改。廣州城市職業學院質量保證體系建立在常態化教學過程中,動態找出影響質量的薄弱環節,持續反饋和評價教學工作,有針對性地改進專業教學。這種專業自主下的質量保證,使得質量建設從服務于教育教學改革工程轉向內部自主質量提升,形成質量保證內在動力機制。為保證《質量標準》有效落實,學校開發了“質量問診—質量改進—質量保證評價”工作流程和測評工具。發揮“互聯網+”技術、挖掘平臺和狀態數據的作用,利用狀態數據提供的趨勢預測,完善質量預警診斷等功能,整合集成各種信息資源,在信息化質量診改系統支持下,保證質量改進能夠在教學常態下動態實施。
學校把質量提升的重點放在“能否找到問題,并有效提出改進措施”上,在教學常態下分析現狀與標準的差距,建立動態專業教學工作的持續改進機制,保證教學能夠沿著質量提升的方向改進。學校把質量保證理念定位在質量改進上,改變了專業團隊在質量保證中的角色,解決了教師和團隊負責人為專業質量承擔責任的擔心。大大促進了專業教學團隊以信息化教學系統支持,在常態化教學過程中,自動采集教學過程信息并做出分析。
(四)質量保證成效顯著。近年來,廣州城市職業學院每年投入超過5000萬元,用于質量文化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在《質量標準》指導下,學校開設人文和社會類課程比例超過30%、科學類課程比例達到15%、工程實踐類課程比例達到50%,50%以上實踐教學項目來自生產、技術研發和實際經營管理項目,90%以上實踐教學指導(主講)教師具有實際工程經驗,全部畢業實習項目來源于工作崗位。全校33個專業全部開設了以實際工程技術項目為載體的實踐課程。
《質量標準》推進了專業標準與行業標準對接,把職業崗位工作標準引進課程標準,50%以上實踐教學在生產崗位實施。開發課程教學標準150多門,軟件開發、食品檢測、汽車維修等20多個職業崗位工作標準融入專業課程,食品生產、機械工程、電子電器等行業技術標準列入專業課程和職業資格考證;推行“畢業證書+職業證書”改革,畢業生職業資格證書獲得率明顯提高。帶動品牌專業、高水平課程、實訓基地、教學團隊、社會服務能力建設,獲得國家級別標志性成果30項、省級以上標志性成果319項。
我國高職教育與國際同類教育建立在不同基礎之上,不同于國際工程技術人才培養,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職教育國際化發展。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制定的《質量標準》與國際標準對接,提高了人才培養的國際化程度,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儀。學校與馬來西亞、英國、德國、新加坡等國家開展專業人才培養合作,學校牽頭組建的城市職業教育聯盟,成為“一帶一路”國家與國內城市職業院校交流溝通和人才培養的橋梁。
近年來,畢業生職業崗位能力明顯提升,學生能夠從人文和社會方面對工程技術和崗位進行評價,實踐課程項目完成率超過95%、課程目標達成率96%、專業能力目標達成率超過94%、職業崗位能力達成度超過90%。在推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過程中,專業團隊較好地發揮了主體作用,特別是在主動跟進新產業和新技術的發展上,將新業態文化和新管理發展融入專業教學。(李艷娥 吳勇 劉力銘 溫煒堅 朱冬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