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成職協〔2020〕8號
各會員單位(職業院校):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辦、國辦《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部署,大力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推動職業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決定舉辦全國職業院校“傳承的力量”微視頻大賽。根據全國大賽的要求,經研究決定浙江省成人教育與職業教育協會、浙江省高職院校黨建研究會共同組織開展本次全國職業院校“傳承的力量”微視頻大賽的省級復賽。
主辦單位:浙江省成人教育與職業教育協會
浙江省高職院校黨建研究會
承辦單位: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大賽報名時間為2020年5月1日—2020年7月15日,省級復賽時間調整為2020年7月15日—8月15日,全國決賽時間為2020年9月15日—10月31日。
請各會員單位(職業院校)積極申報,于2020年7月15日前將參賽作品發送至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聯系郵箱:zyc@zjvtit.edu.cn
聯 系 人: 趙老師
聯系電話:0571-88481789,19858183386
附件1:關于調整全國職業院校“傳承的力量”微視頻大賽活動時間的通知
附件2:關于開展全國職業院校“傳承的力量”微視頻大賽的通知
附件3:全國職業院校“傳承的力量”微視頻大賽作品要求
浙江省成人教育與職業教育協會
浙江省高職院校黨建研究會
2020年5月18日
附件1:
關于調整全國職業院校“傳承的力量”微視頻大賽活動時間的通知
學會〔2020〕3號
各省(市、自治區)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各職業院校: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會決定調整全國職業院校“傳承的力量”微視頻大賽(以下簡稱“大賽”)活動時間,由原計劃2020年1月1日——2020年7月31日調整為2020年5月1日——2020年11月,具體如下:
1.大賽報名時間調整為2020年5月1日——2020年7月15日。
2.省級復賽時間調整為2020年7月15日——8月31日(具體時間以大賽各省組委會通知為準)。
3.全國決賽時間調整為2020年9月15日——10月31日。
4.2020年11月舉辦總結頒獎活動,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
2020年3月25日
附件2:
關于開展全國職業院校“傳承的力量”微視頻大賽的通知
學會〔2019〕14號
各省(市、自治區)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各職業院校: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辦、國辦《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部署,大力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推動職業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我會決定舉辦全國職業院校“傳承的力量”微視頻大賽。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夯實職業院校師生文化自信基礎為目標,推動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職業教育教學活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二、活動目標
通過本次活動,進一步推進中華傳統美德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見行動,營造更濃厚的傳承發展中華傳統美德的良好氛圍;設計一系列以文化為伴隨的實踐活動,夯實職教師生更廣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基礎;開發一批有針對性的美德教育資源,推進職業院校教材教法改革創新,形成政府指導、學會主導、院校主體、師生主角、社會支持的多元協同模式。
三、活動原則
1.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滋養職業院校師生的精神世界,助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2.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充分發揮職業院校在汲取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方面的作用,將中華傳統美德根植于職業意識、職業品質、職業精神之中,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相結合,不斷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
3.貼近教學、貼近生活,展示職業教育文化伴生的發展成果。講述職教學子學習技術技能改變命運的故事,講述身邊職教人逐夢成長的故事,演繹堅韌中堅守、拼搏中進取、平凡而偉大的職教人生,展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文化建設的豐碩成果。
四、大賽主題
傳民族文化之萃 承中華美德之心
五、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
承辦單位: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分會
協辦單位:現代職業教育研究院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各省(市、自治區)職業技術教育學會
“職教行活動”各省牽頭單位
六、賽事安排
(一)參賽對象
全國職業院校在校師生。
(二)比賽簡介
以拍攝微視頻(微電影)的方式參賽。視頻要緊緊圍繞傳承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革命精神、共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題,立足第一視角,講好身邊的故事,講述勵志的故事,演繹屬于職教人的故事,展示職教師生朝氣蓬勃、奮發進取的精神風貌和青春風采(作品要求詳見附件)。
(三)大賽形式
1.學校初賽。由各職業院校圍繞大賽主題自行組織校內初賽,學校有關部門負責作品初審,尤其是要加強對作品政治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審查,每個主題選出1-2部作品參加省級復賽。
2.省級復賽。由各省(市、自治區)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和“職教行活動”牽頭單位組織開展。復賽承辦單位需對作品進行政治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審查,最終按照不同主題分別評選出一二三等獎若干(中高職分別評審)。獲省級一等獎的作品由各校自行上傳至萬景臺平臺參加決賽。
3.全國決賽。由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具體負責承辦。決賽采用網絡評選和專家評審相結合的形式。其中,網絡評審占20%-40%的權重,專家評審占60%-80%的權重。
(四)大賽時間
大賽時間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省級復賽承辦單位向大賽組委會報送省級獲獎作品的截止日期為2020年6月15日。全國決賽時間為2020年6月15日-7月31日。2020年9月舉辦總結頒獎活動。
七、相關事項
由學校自己拍攝的視頻、撰寫的案例其知識產權由各學校所有。由企業資助的視頻、出版的教材由雙方共同所有。大賽結束后全國大賽組委會酌情對參賽案例結集出版。
優秀獲獎作品推薦到新華網、光明網、中國教育電視臺、學習強國、湖南衛視等主流媒體以及新浪、騰訊等門戶網站進行展播。
八、聯系方式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分會秘書處
聯系人:周老師 聯系電話:0571-87770158
郵箱:gzfh2019@163.com
附件:“全國職業院校‘傳承的力量’微視頻大賽”作品要求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
2019年12月31日
附件3:
“全國職業院校‘傳承的力量’微視頻大賽”
作品要求
一、內容要求
1.作品主題
結合下列四個主題自定創作形式和方法,創作內容要貼近教學、貼近生活、積極向上、生動活潑、思想健康、富有創新精神。
(1)尋訪紅色足跡。引導學生了解、學習中國革命史和中國共產黨歷史,加深對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的感悟,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文化。
(2)我是中華美德傳承人。鼓勵學生發掘身邊的傳統美德和優秀文化,并通過傳承實踐內化于心,變成個人的自覺行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3)謳歌新時代。促進學生培育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反映新氣象、展現新作為,充分展示新時代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風貌,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4)以《中華傳統美德100句》為題,用身邊的故事作為題材,來闡述和學習經典,引導學生理解經典、喜愛經典。
2.參賽作品可采用微視頻或者微電影形式。其中微視頻的時間控制在3-5分鐘,微電影的時間控制在5-8分鐘。
3.參賽院校分中職與高職。作品可以是個人作品或者集體作品,可自行創作、拍攝、編輯合成,可有指導老師,如需使用他人的拍攝素材,不能超過全篇長度的20%。
二、報送方式
4.提交作品時,每個作品須準備一張圖片,作為作品在網頁展示時的封面圖片,圖片類型為.jpg,圖片大小不超過3MB,每個作品須準備一段200字以內的作品簡介。
5.視頻片頭應顯示標題、作者、指導老師和單位、需在片頭文字標明“本作品為原創,絕無抄襲”。
6.攝像器材不限,具體品牌和型號,要求影像清晰、色彩正常。音頻可以現場錄音或后期配音,普通話、方言均可,可自選軟件進行視頻后期處理。視頻尺寸比例為9:16(豎屏),建議采用MP4、FLV格式,視頻大小控制在1G以內。
三、決賽安排
7.評審方式。決賽采用網絡評選和專家評審相結合的形式。網絡評審:各省復賽一等獎作品集中在萬景臺活動平臺上展播。展播期間,廣大職業院校師生和社會公眾可對作品進行微博、微信轉發并參與網絡投票。專家評審:由大賽組委會委制定評審標準,組織有關專家進行作品終審工作。
8.獎項設置。專項獎:分為高職組和中職組兩個組別,根據四個主題分別設立一二三等獎和人氣獎若干。優秀指導老師獎:對獲得一二三等獎作品的指導老師頒發優秀指導老師獎。優秀組織獎:對作品報送組織有力的牽頭學校,頒發優秀組織獎。由大賽組委會為獲獎單位和個人頒發榮譽證書及物質獎勵。
9.參加決賽的學校自行在萬景臺活動平臺上傳獲獎作品。參賽學校對本校上傳作品及相關信息進行確認。作品確認完成后,所有作品信息不能修改。
四、相關事項
10.比賽作品必須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方針。重在引導師生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必須確保不能出現價值導向和意識形態錯誤。
11.作品須保證原創。全國大賽組委會不承擔包括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著作權、商標權等糾紛產生的法律責任,如出現上述糾紛,主辦方保留取消其參與資格及追回獎項的權利。
12.參賽學校須對本校報送作品進行初審,確保報送作品內容健康向上,不觸犯國家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不涉及色情、暴力等其他違反社會道德規范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