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日前教育部印發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勞動教育目標框架及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主要內容和具體要求等。
現在的青少年,很多都沒有過勞動體驗,這是多方面的原因所致,如在學校教育方面,在多年教育功利化及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更多地被禁錮在教室內,勞動教育成了學校教育的短板;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們也更多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現在很多家庭就只有一到兩個孩子,把孩子看得很重,甚至溺愛,這讓不少孩子在家中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么都不用自己管;而從社會觀念來看,一直有“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等錯誤觀念,這讓勞動教育一直以來就是傳統教育基因中欠缺的一環,到了現在,也沒能得到很好改善。
勞動教育的缺失,讓廣大學生缺乏動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這一方面讓越來越多的孩子成了小胖子,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另一方面,會讓學生變得萎靡不振,變得沒有朝氣,甚至還養成孩子懶惰的不良品性,讓孩子沒有進取之心,少了陽剛之氣,從精神及身體兩個層面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其實近年來國家及多地相關部門已經開始重視勞動教育,如2015年,教育部聯合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就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2018年,浙江省教育廳、團省委、省少工委聯合出臺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實踐教育的指導意見》,要求用3年左右時間,統籌資源,構建模式,推動建立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模式多樣、機制健全的勞動實踐教育體系,形成普遍重視勞動實踐教育的氛圍……不少學校也開展了重視勞動教育的活動。
這些措施都有助于補上勞動教育的短板,但勞動教育仍然不是必修課,沒能成為“硬杠杠”,沒有全國統一的硬性要求,就算是一些推廣勞動教育的地方,勞動教育也成了可有可無的存在。此次教育部出臺政策,明確要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不會做家務還可能影響畢業,這樣的“硬核”要求,不僅有助于補上勞動教育的“短板”,還讓勞動教育成為了“長板”,讓勞動教育能夠成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中不容忽視的“強勢存在”。
補上勞動實踐教育這一教育短板,是給教育注入活力、動力,是給學生澆灌成長的能量與養分,這樣才能更好錘煉學生的意志與體魄。教育部的這一規定值得點贊,接下來,還要讓規定能夠得到有力執行,要避免弄虛作假,防范流于形式,防范規定成了一紙難以落地的空文,對此,要能完善相關考核機制,真正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等。只有不折不扣執行將勞動教育納入必修課的規定,勞動教育才能發揮出應有作用,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重要推動力。(戴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