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還沒畢業就被企業“預定”,幾年后創業成功的也不在少數。談起這些年學生大受企業歡迎,浙江永康高級技工校長王鐘寶道出了其中的秘訣:“無縫對接企業和產業鏈,在雙元育人中發展學生的職業素養。”
浙江永康,是“中國制造2025”浙江行動試點示范市,被譽為“中國五金之都”。當前,永康正從“傳統五金”走向“現代五金”,學校新開設了工業機器人、工業互聯網、工業新產品等課程,與企業共建校企雙制、工學一體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疫情期間,學校快速開發直播和短視頻課程,并邀請企業一同參與,永康一席網絡有限公司的楊鑫鑫便參與其中。她告訴記者,在課堂上,學生有機會在銷售額破百萬的賬號上進行實操。這種學生直接參與企業生產運營的現象在該校并不鮮見。學校開辦了“技術難題攻關場”“新品研制試驗場”“技能人才訓練場”三大功能場,全面承接和引入精密加工、技術改進、產品研發、工藝改造等項目。大量的實踐教學,把課堂建在了生產線上。
根據學校的規定,每位校長、副校長都必須聯系一個當地的重要產業,每位任課老師聯系一個企業。與此同時,每位任課老師需要在聯系的企業承擔管理、培訓、技改等工作。目前,該校教師已經聯系了200余家企業。
“一年的企業工作經歷,讓我改變了對教與學的理解。”該校班主任呂妍麗說,企業回來之后最大的改變就是,更加重視激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
目前,該校師生通過中小企業服務平臺,服務了三千多家企業。近五年承接并完成技改等實用項目150余項,每年為企業節約成本近百萬。(蔣亦豐 謝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