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政府辦公廳發布了《浙江省深化產教融合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要健全中職—高職—本科—專業學位碩士等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實施省級高水平職業院校和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計劃。到2025年,中職畢業生升入高一級學校比重達到50%以上,全省建成省級高水平高職院校15所、高水平專業群30個,省級高水平中職學校50所、高水平專業150個,省級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20所,全國一流技師學院10所,全省職業教育綜合實力繼續處于全國第一方陣。
為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方案》明確,要加強與產業行業對接,健全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制;加強與職業能力標準對接,構建具有浙江特色的職業教育標準體系;加強與生產過程對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強與工作崗位對接,分類建設實訓基地;加強與行業企業對接,建設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
為此,浙江省發展改革、經信、人力社保、農業農村、衛生健康等部門將定期發布產業發展規劃和人才需求,引導職業院校對接需求調整專業設置,淘汰不符合產業發展需要、重復率較高、培養質量不高的專業,形成有銜接、有層次的職業教育專業體系。職能部門將聚焦省重點產業發展態勢,組織開發一批與職業能力標準相對接、與國際先進標準接軌的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支持地方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符合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特點的教學新模式。借鑒“雙元制”等模式,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
同時,支持行業企業建設一批實習實訓基地,圍繞十大標志性產業鏈,每條產業鏈遴選認定3—5家先進制造業實訓基地。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同步納入實習實訓內容。支持規模以上企業按職工總數的2%—3%安排專業對口崗位接納學生實習。鼓勵校企合作共建技能大師工作室,推動職業院校師資培養與企業技術創新互利共贏。鼓勵職業院校聘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社會能工巧匠等兼職任教,具備一定條件的可以聘任為產業教授。
《方案》還要求,進一步健全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立交橋”。深入推進中職學校與高職院校一體化人才培養試點工作。探索長學制、完全學分制和彈性學制,率先推動高水平專業群開展本科職業教育專業試點,在部分中職學校高水平專業開展五年制人才培養試點。完善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雙向互通機制,學生可以在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之間轉學、升學。鼓勵職業院校聯合中小學校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建設100個以上省級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基地(體驗中心),將動手實踐內容納入中小學相關課程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為深化主體多元的辦學體制改革,浙江省還將支持國有大型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依法舉辦職業院校,鼓勵支持行業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參與職業教育辦學。支持行業企業、產業園區、特色小鎮等以資本、技術、管理、設備或其他要素參與職業院校辦學,遴選10所左右省級混合所有制產業特色學院,培育20家左右省級職業教育集團,探索職業教育集團實體化運作。
而在強化組織保障方面,《方案》中也有不少舉措。例如,保障資金投入,確保確保公辦高職院校(含技師學院、高級技工學校專科層次學生)生均財政撥款水平每學年不低于1.2萬元,中職學校生均公用經費逐步達到普通高中的2倍以上;創新督導評價機制,建立以產教融合、技能水平、就業質量、服務貢獻等為核心指標,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等多方共同參與的職業教育多元質量評價機制。加強教育督導,將職業教育發展納入對市縣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營造良好氛圍,推動制定《浙江省職業教育條例》,清理對技術技能人才的歧視政策,逐步提高技術技能人才收入水平和社會地位,并將職業院校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納入新時代工匠、特級技師、首席技師政策體系范疇,加大獎勵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