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2020年職業教育活動周全國啟動儀式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改革試點賽開幕式在山東省濰坊市舉行。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活動中強調,職業教育要在“五入”上下功夫:一是“長入”經濟,二是“匯入”生活,三是“融入”文化,四是“滲入”人心,五是“進入”議程。
陳寶生部長的“五入”,實質上就是要讓職業教育進入生產生活領域,進入文化領域,進入人們的精神領域,進入政治生活領域等,使其真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寵兒”,成為建成技能型社會、建設技能強國的有力抓手。
職業教育當做好融通、融合、融入工作。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融通的深度,與產業融合的厚度,與企業合作的寬度,不但決定人才培養的質量,而且決定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決定職業教育的行穩致遠。這需要職業教育有開闊的視野,有做大做強的情懷,有技能興邦的志向。與社會的發展找到融合點,與企業的發展找準鏈接點,與普通教育找到共振點,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實現共同發展。“入”是融的精髓,是融的升華。技能即生活,生活即技能,技能即文化,文化即技能,技能即生產,生產即技能。只有將技能融入生產、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使職業教育成為經濟活動的內生變量,增加人民群眾生活中的技能含量,在全社會營造國家重視技能、社會崇尚技能、人人學習技能、人人擁有技能的良好氛圍,才能使職業教育的價值得到充分彰顯,為實現偉大中國夢助力。
職業教育只有保持自我“本色”,才能在“入”中發揮主導作用,起到引領作用。職業教育需要“入”,通過“入”找到與普通教育的共識點,畫出最大同心圓,形成育人合力。但職業教育本身姓“職”,“職”是其固有的底色,如果喪失了這個“根”和“本”,也就失去了職業教育的價值。這就需要職業教育樹立發展的自信心,把優勢做優,強勢做強,積極尋找自身不足,補足短板,不斷進行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職業教育不能忘了“入”的初心和使命。不能為“入”而“入”,為“融”而“融”,而應為了學生的發展而“入”,為了學生的成長而“融”。在“入”的過程中,要始終關注學生,心中裝著學生,認真瞄準學生的需求,從怎樣利于他們的發展“入”,怎樣利于立德樹人“融”。要精心選擇“入”的點,既能深入淺出,又能淺入深出,做好“入”的辯證法。“入”當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如與普通教育當在文化層面連一連,與企業當在實踐層面搭一搭,與經濟生活當在含金量上拓一拓。
當然,職業教育恰當地“入”并非輕而易舉,需要職業院校練好基本功,提高“入”的本領,打好“融”的底子,只有如此,才能使職業教育真正行穩致。(張學炬 戴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