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課程思政”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讓每門課程都育人、每位教師都承擔育人責任,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形成全員“大思政”的新格局,打破思政課教師“單兵作戰”“孤島化”的窘境。因此,我們要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專業課的教學要做到專業技能與思政教育并重,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還要傳授學生做人、做事之道。
一、“課程思政”的元素挖掘
一是根據課程的教學目標挖掘。電子商務概論作為一門在相關專業廣泛開設的基礎課程,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陣地。教師在講授電子商務基本知識時,應該結合課程特點,積極在各個教學模塊和環節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新教學模式引領學生成長,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二是根據課程的思政教育目標挖掘。成人大專電子商務專業培養的是政治可靠、素質過硬,能勝任電子商務工作崗位的高技能人才。教師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同時,要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三觀”。充分有效地開展和加強思政教育,學生才能擁有健康的思想品格,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才能產生抵御各種不良思想侵蝕的抗體,才能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持“兩個維護”。
三是根據具體的知識點挖掘。例如專題二《電子商務技術基礎》,教學目標是通過本專題的學習,讓學生全面了解Web技術、電子支付、云計算等各種電子商務技術的發展,理解各種電子商務技術的應用,掌握各種電子商務技術的定義、特點、架構或組成。因此,本專題的思政教育元素就可以相應地設計為:展示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成就,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也就是說,教師在講到電子商務發展的時候,可以講述一下中國的移動支付、無人零售、共享單車、快遞業智能分揀和智慧物流體系、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電子商務領域的最新成果。短短二十幾年,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顯示了中國在數字經濟方面的強大實力。這讓學生感受到了中國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強了學生的國家自豪感。
二、“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
1.案例教學法
一是把與知識點相關的重大事件引入案例。在本課程“P2P網絡借貸模式”知識點教學環節中,引入案例《爆雷潮后P2P行業將迎來重要轉折期》:自2018年6月爆雷潮以來,一些大平臺轟然倒塌,后被定性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便是此類事件的典型代表。教師以此告誡學生:此次P2P爆雷潮對大家而言,都是不曾經歷過的新課題、新挑戰,其中已經暴露出來的一些潛在風險和挑戰,值得各方警惕。通過剖析這樣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可以加強學生在日常生活實踐中的安全意識和法治意識,而安全意識和法治意識的培養正是思政教育的范疇。
二是結合與知識點相關的重要節點事件。在本課程“跨境電商”知識點教學環節中,思政元素可以選擇誠信教育和法律意識教育,用《3·15報告:2020年度中國跨境電商消費投訴數據與典型案例報告》加以說明:在疫情“籠罩”下,今年3·15電商企業又將迎來一次大考。國內唯一電商專業消費調解平臺“電訴寶”的大數據顯示,隨著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的不斷擴大,跨境商品真假難辨、流通信息不透明、物流慢、退換貨困難等一系列問題也困擾著消費者,這也是跨境電商平臺在提升用戶體驗方面必須跨越的門檻。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同時,在目前法律法規總體缺失的情況下,也要教育學生自覺遵守現有的規范,樹立自覺守法的意識,并付諸實際行動。
三是選取一些時效性較強的案例加以剖析。例如在講解到“公共政策問題”知識點時,就可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事件來解析。一方面,可以從疫情期間哄抬口罩價格非法經營案的角度來解析,教育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三觀”,要有規則意識;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中國在疫情防控中所取得的偉大成績真正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使學生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這次抗擊疫情中可以挖掘出很多思政元素,如愛國主義教育、社會責任教育、生命教育、愛與感恩教育、規則教育等,讓我們的課堂成為有溫度、有深度、有高度的課堂。
2.講授法、討論法等
“課程思政”還可采用講授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特別是通過討論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當然,這些教學方法不是各自獨立的,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進行相應的設計,對所選擇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和綜合運用。
如前文提到的“跨境電商”知識點,可在教學環節中引入熱點話題“跨境電商與中美貿易戰”,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和分析,進行中美貿易戰下的反思,什么樣的企業才具有競爭力和生命力?還可以讓學生觀看視頻《改革開放立潮頭 “八八戰略”在杭州》,開拓數字絲綢之路,杭州跨境電商“開先河”。以上,從時政教育入手,讓學生及時了解世情、國情、省情,幫助他們養成“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習慣,培養開闊的視野、發展的眼光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課程思政”的未來發展
從全國范圍來看,在成教領域實施“課程思政”的學校還為數不多。要鼓勵教師深入到學生中去,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把脈學生需求,從而根據成人大專學生特點及專業課自身的特點,設計出精準化的“課程思政”教學方案。使無形的思政教育與有形的專業知識進行無縫對接、深度融合,建立“課程思政”長效運行機制和協同創新機制,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和價值理念等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和滲透到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奮斗精神、人生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為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個人素養基礎。(韓明珠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