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側重實踐技能培養,能夠拔‘窮根’,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應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促進全面內生提升,鞏固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實現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立足“十四五”開局之年,瞄準國家新時期戰略工作重心,全國人大代表、云南工商學院執行校長李孝軒如此表示。
據統計,我國累計有800多萬貧困家庭學生接受職業教育。目前,職業院校70%以上學生來自農村。“招收大量貧困學生,促進農村人力資本積累。實施跨區域教育幫扶,提升西部職業教育質量。強化職業學校建設,服務區域經濟快速發展。”李孝軒一一列舉數據和政策后說,雖然職業教育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成果,但面對覆蓋面更廣的鄉村振興任務,職業教育還存在若干短板。比如,脫貧地區職業教育水平同全國平均水平差距明顯,底子薄、師資弱,學校辦學質量不高;地方職業院校與鄉村發展契合度不夠高,人才培養與鄉村振興需求有脫節;職業教育幫扶長效機制還未建立健全。涉農類、經營類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供給不足,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經營知識、管理技能等方面職業教育體系仍顯缺乏,缺少長效制度建設,難以適應鄉村振興內涵式發展。
李孝軒建議,要建立職業教育“兜底招生”“傾斜招生”制度體系,保障貧困邊緣群體和易返貧家庭學生能夠更大范圍和更大限度提升受教育水平。重點保障貧困邊緣群體和易返貧家庭學生就讀中職學校。打通貧困學生就讀中職-高職-本科的路徑。繼續執行高職擴招政策,聚焦服務“三農”,提升農民市場和經營意識與水平,服務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發展。
“要研究和創新職業教育幫扶模式,有針對性地提升脫貧質量和鞏固教育脫貧成果。”李孝軒說,要繼續實施“職業教育東西部協作行動計劃”,以促進當地鄉村振興為目標,強化健全東部職教聯盟與中西部中職學校的幫扶制度體系,確保幫扶成效落到實處。此外,推動職業教育幫扶與職業院校“立德樹人”大課堂相融合。組織職業院校師生深入脫貧地區開展鄉村開發、科技幫扶、志愿服務。在職業院校高校思政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專題專門安排“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生產經營”等教學內容。引導職業院校開展或創新對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培訓,引入“傳幫帶”“學徒制”等培養方式,構建政企校合作的高素質農民培育體系,廣泛構建校企聯合培養的高素質農民培育、對口就業體系等。
李孝軒還建議,要大力促進職業教育服務鄉村建設的科學研究與國際交流。建立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相關的學生數據庫、學科數據庫、教育事業發展數據庫,建設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典型案例庫,搭建好科研平臺,促進相關科學研究,推動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更好融合。(余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