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工商學校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學生在上實訓課
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在操控焊接機器人
衢州市工程技術學校機械制造專業授課場景
衢州旅游學校烹飪大賽現場
衢州中等專業學?,F代學徒制班舉行拜師儀式
經過兩輪專業結構調整,衢州市中職學校由56個專業107個專業布點調整為49個專業87個專業布點,并新增一批與當地經濟產業發展高度契合的專業。在此基礎上,全市11所中職學校的統籌更名工作也平穩落地,各校的專業特色和辦學定位從校名上就可見一斑。
去年,衢州啟動中職學校適度跨縣域招生,有1014人跨縣域報考心儀學校,約占招生總數的10%,市外、省外招生也分別達到798人和625人。與此同時,該市47個專業布點與18所高職院校開展了中高職貫通培養,1800多名中職學生得以升入理想學府深造;11所中職學校與513家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四省邊際職業培訓聯盟推出的專場招聘會一口氣提供了8000余個崗位供畢業生選擇,實現了“進出口兩旺”。
探索推進專業、招生、實訓、師資和就業在全市域范圍內統籌排布,衢州用兩年時間搭建起職教“五統籌”改革的四梁八柱,激發了職業教育的嶄新活力?!爱斍凹跋乱浑A段的工作重心要轉移到內涵建設和提質培優上來,通過制定標準、樹立品牌,實現各校多元融合、高水平發展?!贬橹菔薪逃秩壵{研員蔣志賢說。
定標準, 納專業建設“入軌上鏈”
這段時間,衢州工商學校正在聯手企業編寫制漿造紙工藝專業的教材。“五統籌”改革后,制漿造紙工藝被確定為扶持專業,校長毛芳躊躇滿志:“過去中職造紙專業沒有國家標準和相應教材,現在我們打算自己干?!?
專業結構調整到位后,如何提升專業建設的內涵、質量與水平變得尤為重要?!奥殬I教育一定是有標準的,要通過標準建設來提升人才培養的規格與質量?!痹谑Y志賢看來,只有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才能使專業建設步入快速發展、“鏈上”發展的正軌。
有國家標準的要細化為地方標準,沒有國家標準的要聯合行業企業自制標準。任務下達后,該市教育局教研室迅速行動起來,由專業教研大組組長召集相關布點學校專業帶頭人和行業企業專家,結合崗位需求共同確定培養目標、職業范圍、人才規格、續接專業、課程結構等專業標準。截至目前,該市已首批出臺了“制漿造紙工藝”“工業分析與檢驗”等8個專業教學標準,并在各校統一推行標準教學改革。
“在市域范圍內統籌制定專業標準,有利于強帶弱、公帶民,發揮各校所長?!苯萄惺腋敝魅务R雪梅告訴記者,在反復研究磨合的過程中,各校的優質專業資源充分共享,逐步匯聚成各專業資源的“大池子”。而在大的專業標準敲定后,各校又因人才培養側重不同衍生出特色化的細分標準。如同樣開設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衢州中等專業學校專注于為大酒店、旅行社培養高素質的旅游管理人才,而衢州旅游學校的人才培養則更多地指向民宿、農家樂、鄉村旅游等方向。
在毛芳看來,“五統籌”改革除了統籌全市力量做強做優專業外,更重要的是給學校厚植了產業鏈思維,引導學校從頂層設計入手,圍繞產業鏈做強專業群?!半娮由虅帐俏倚5膹妰瀸I,在分析電商產業鏈上下游的崗位需求后,我們又開出了數字影像技術專業?!泵颊f,近期他們還推出了直播電商實訓課程,以接軌電商產業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
衢州數字工業學校推出“4+1”課程,前四個學期各設置一個模塊化企業課程群,后兩個學期設置一個大的企業實踐模塊。校長毛永濤說,該校實施了精準型的企業課程轉化工程,一邊成立企業課程標準轉化中心,一邊建立企業需求信息庫,將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用工需求綜合考量、統籌謀劃。
隨著高職院校提前招生工作啟動,衢州職業技術學院今年整體的招生安排也浮出水面,其中最大的變化是增加了中高職一體化培養的比重?!敖衲晡倚5闹懈呗氁惑w化培養幾乎覆蓋了全市所有中職學校,招生計劃數也從過去的兩三百人增加到五六百人?!贬槁氃焊毙iL何百通說,為了更好地貫通本土技能人才的培養,該校牽頭中高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創新,并到每一所合作中職學校組建專業帶頭人團隊。他說:“除中職、高職和企業各出一名專業帶頭人外,衢職院還會派兩名專業教師對接中職學校,幫助開展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
筑高地, 建創新團隊“提質培優”
走進衢州數字工業學校,右手邊是一排由集裝箱改建而成的大師工作室,衢州市首席技師、常山縣最美“十大工匠”稱號獲得者樊忠榮是第一間的主人。每周至少來學校上課兩次,樊忠榮除了帶學生,還帶著兩名年輕教師。
作為“五統籌”改革重點的師資統籌,同時也是最大的難點。從限制專業和停辦專業中轉崗流出的教師何去何從?專業教師如何適應強優專業和扶持專業的跨越式發展新形勢、新要求?這些問題始終縈繞在衢州市教育局高職成教處處長鄭曉珍的心頭?!耙x拔領軍人才跨學校、跨縣域組建教學創新團隊,實現市域內專兼職教師的結構化統籌?!编崟哉湔f,職業教育要提質培優,首先要在教學創新團隊建設上打破縣域與校域、學校與企業的壁壘。
通過成立工匠學院,常山率先邁出了探索的腳步。幾乎與“五統籌”改革同時,常山縣工匠學院落戶衢州數字工業學校,對應該校6個專業建立了7個大師工作室。不僅如此,常山縣財政每年還安排500萬元職業教育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工匠學院運營、專業培養、人才引培等。毛永濤敏銳地抓住這一政策利好,不僅圍繞學生成長成才,還面向教師專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其中,“教師徒弟跟班學習制度”明確要求35周歲以下青年教師必須參加一個工匠學院大師工作室跟班學習,并細化了聽課職責和考核機制。
此外,該校一邊創建教師下企業實踐服務站,一邊建立企業兼職教師流動池,暢通了校企人才雙向流動的通道。毛永濤介紹,該校對教師下企業輪訓也有細則規定,如每年至少下企業一個月、每年開展不少于5次技術服務、3年內解決不少于5個技術難題等,希望以此提高教師下企業掛職鍛煉的有效性?!皫孜粫媽I的老師這幾天已經去企業報到了,他們將進行一段時間的掛職鍛煉,回校后轉任創新創業指導教師?!泵罎f,作為停辦專業,會計專業的教師在帶完最后一屆畢業生后將根據其自身專業特長和學校教學需要,轉崗到適宜的教學崗位上。
“師資統籌既是市域內產教融合一體化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職業教育自身更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訴求?!编崟哉涓嬖V記者,該市通過教師技能大賽選優促教、中高職師資分層分類協同研訓、企業技師與學校教師“雙師雙進”等舉措,有力推動了教學創新團隊的建設,現已建成各類教學創新團隊20余個?!敖酉聛砦覀円矊⒀芯恐贫ㄊ杏騼冉處熛缕髽I掛職鍛煉的標準,啟動打造全市域的教師流動站。”鄭曉珍說。
優服務,為鄉村振興“強基領航”
近日,衢州第二中等專業學?!敖睫r家”入選浙江省中職學校優秀黨建品牌,這是該校發揮職教特色、服務鄉村振興的一塊“金字招牌”。通過組建鄉村振興技能服務小隊、經營服務小隊和禮儀服務小隊,該校聯合當地19個鄉鎮街道及200多個行政村,創設了“1+19+X”農家講堂。除了做強培訓覆蓋面,衢州第二中專還推出“農家掌柜”培訓,3年里培養了500多名農民致富帶頭人。
專業建在鏈上,培訓送到點上。近年來,衢州各中職學校都盡可能地發揮專業優勢,提高含金量、擴大覆蓋面,把社會培訓辦到最需要的人身邊?!熬蜆I統籌不僅要關注在校學生,也強調面向社會閑散勞動力、轉業人員、回流勞動力等開展的職業技能培訓及面向企業員工的技能提升培訓。”鄭曉珍說,尤其在助力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職業學校大有可為,要發揮好高技能人才“大熔爐”的作用,通過分層分類培訓,既為鄉村振興壯大高技能人才底座,又培養一批拔尖領軍人才,構建起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
金星村、東坑口村、路口村、下淤村……衢州旅游學校與開化縣多個村莊簽約共建“校村發展共同體”,致力于在社會培訓、技術服務、電商網銷、文化傳承等多個維度開展校村合作,共同打造“美麗鄉村”。于村民而言,田園即為校園、村頭化作基地,師生聯村到戶到炕頭,把專業技能培訓送到村民家門口;于師生而言,村莊猶如一個龐大的實訓綜合體,旅游專業開發“一鄉一景”旅游本土教材,烹飪專業開設“一鄉一品”農家土菜培訓課程超市,根雕專業參與“一帶一路”根雕文化展示服務及國際根雕學堂籌建,茶藝專業融入“茶家樂”農家鄉村旅游……各專業師生都在這里獲得了專業訓練與成長。
“其實早在2018年我們就有校村合作的構想,但當時條件尚不具備?!贬橹萋糜螌W校校長李延生說,“五統籌”改革為這個構想的落地掃除了體制機制障礙,引領學校在鄉村振興語境下重新定義職業教育的服務職能,不僅要賦能鄉村振興,更要為鄉村創特色、塑精品、打響知名度。“如今我們還建立了鄉村振興講壇師資庫,開展點單式培訓,培養以新型職業農民為重點的農村實用人才?!崩钛由缡钦f。(本報記者 舒玲玲 胡夢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