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降暴雨的天氣會引發地質災害,并帶來內澇、建筑或橋梁受損等嚴重后果。當出現異常狀況時,如果有一個“聰明靠譜”的信息系統能夠做到提前預警,牢牢構筑起一道鄉村安全防線,是否可以大大降低人民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的損失?目前,這個了不起的設想正在由一群金職院的年輕學子積極探索,并努力付諸實施。
4月3日,清明小長假第一天,記者來在金職院,看到負責研發“鄉村安全大腦”項目團隊的俞錦濤、沈棟、胡煒斌等同學在學校實驗室埋頭苦干,加班加點。據該項目團隊負責人介紹,“鄉村安全大腦”其實就是“金華市鄉村安防大數據分析平臺”。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一套比較完善的智慧城市體系,但在農村則缺乏這樣的體系,仍存在不少盲區。面對農村內澇積水、農村老房變形等突發事件及自然災害,往往可能因為消息傳遞的速度不夠快,帶來一些無法挽回的損失。
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加強農村安全防范,從去年寒假開始,金職院建工學院、信息學院組建專門的項目研發團隊,10名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以水位監測領域為突破口,開啟了利用大數據改善農村、振興農村的探索。目前該項目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已經形成包括農村安防、建筑橋梁、地質災害(包括山體滑坡)、古建筑檢測在內的4大系統同步推進的良好局面,取得了很多階段性成果。一旦該系統投入運行,相關主管部門可以通過研究災害發生和發展的規律,在災害發生前后進行監控,以便全面、迅速、及時、準確預警,通知農戶采取相應防災減災措施,對減少人身財產安全損失具有重要意義。
昨天,該項目負責人在大屏幕上向記者展示了“鄉村安全大腦”數字平臺。只見平臺頁面顯示了水位監測、降水量、古建筑健康評估、地質災害監測數據、橋梁監測數據等相關內容。同時還有實時監控的相關視頻。工作人員需要了解某個村的實時狀態時,只需點擊一下平臺上顯示的該村圖標即可。
“我們這套系統可以運用于交通安全、建筑安全、橋梁安全、地質災害的預防、測量水位、農田水利等各個方面。通過平臺分析數據,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以便他們采取相應的措施。這樣的系統設計無疑有利于預防災害,減少損失,有助于實現鄉村振興。”該項目負責人介紹。
另據了解,該系統實現了農村安防系統的準確性和智能無線數據傳輸,在實際應用中具有簡便、快捷、高效、廣泛等優點。該系統擁有很好的市場推廣前景,而且社會需求量大,目前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實用新型專利。(戴偉文 朱鋒盼 李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