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正在重塑教育的意義,重構教學的生態。職業教育如何實現數字化轉型?如何變革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應數字經濟發展,具備數字化知識結構、數字化動手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不久前,一場由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長三角職業教育研究中心主辦的“面向未來的數字化教學”主題研討會在杭州市人民職業學校召開,試圖為職業教育的信息化和現代化建設提供新理念、新路徑、新方法。
數字化教學要回歸學生本位
在杭州人民職校的舞蹈實訓室,有一套基于AI的舞蹈實訓系統,學生可自行進入系統進行舞蹈訓練,系統會記錄學生的訓練過程,并生成相應的學習報告。“課前回課時間長、課后練習無評價,是舞蹈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痛點和難點。”杭州人民職校校長金衛東說,“這一系統能對舞蹈中的15個基礎動作做到精準定位和智能診斷。過去,一堂45分鐘的舞蹈課,教師要花大半的時間檢查上堂課的內容,現在學生借助系統就能進行自我診斷,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傳統的職教課堂正在被技術推動著發生深刻變化?!焙贾菔薪逃茖W研究院副院長洪彬彬表示,隨著數據成為核心要素,職業教育的教學結構、教學過程、教學方式都將發生變化。與這一趨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少職業院校在數字化建設中仍停留在“重建設、輕應用”的階段。
職業院校的數字化建設應該基于學校需求,還是學生需求?在金衛東看來,只有解決好這一問題,才能真正實現職業教育與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金衛東給出的答案是:數字化建設要以生為本,回歸課堂、回歸職業、回歸成長。“數字化教學要基于學習者的需要優選技術,有效解決學習困境,讓技術助力學習,讓學習真實發生?!焙贾萑嗣衤毿8毙iL于偉偉說。
“無論采用何種信息技術,最終都必須指向‘學’的變革?!边@是杭州各中職學校在數字化建設中的共同期許。
“云實訓”硬件系統、“云實訓”資源庫平臺、現代多媒體系統共同構成了杭州市電子信息職業學校的“云實訓”技能教學平臺。課堂上,教師以實訓工單的形式提出教學任務;學生根據自身需求選取相應的資源,邊學邊操作;教師借助可視化界面,對學生的實際操作進行評價、反饋……
杭州市交通職業高級中學開發的移動智訓助手,運用圖像識別、紅外感應等技術,采集學生的有效操作數據,實現對學生實操過程的全過程留痕,并據此為學生推送個性化學習資源。不僅如此,系統還引入游戲激勵系統,配合汽車虛擬實訓車間的游戲化教學,激發學生線上學習興趣,提升線上學習成效。在副校長祁長偉看來,系統的大數據分析及診斷功能大大提升了教學精準度,真正實現了靶向教學。誠如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副會長施建國所言:“未來的職業教育將會依托技術的掌控與引導能力,逐步走向適應每一個學生的‘精準供給’。”
倒逼教師提升專業“數”養
研討會中,杭州交通職高教師姚祥道出了這樣一個現狀:“在西部支教時,發現當地也有很多智慧化教學設備,但因為無人使用幾乎都蒙了塵?!?
洪彬彬深有感觸地說道:“多年來我國在教育信息化上的大量投入和建設,主要解決的是‘有’‘無’的問題,并未解決‘用不用’,尤其是‘用得好不好’的問題,而后者正是當前教育教學與技術深度融合的關鍵。”
“未來,我們更需要懂技術的教育人和懂教育的技術人,用好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關鍵在人。”施建國坦言,當前教育數字化的最大痛點是教師能力不足。在他看來,技術對教育的價值主要取決于使用方式,科學技術只有真正在教育教學的核心環節發揮作用,才能突破形式主義的“畫皮”,但這無疑對教師的能力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此,洪彬彬認為,在中高職教育教學一體化的大背景下,職教人需要革新理念,順應趨勢,把握“人工智能+教師”的教學方向,深度融合教育與技術,加速數字化轉型,實現從傳統的經驗教學向基于數據的精準教學轉變。
“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對職校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師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而要具備更高的專業‘數’養,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領航員、學生學習的評估者、學習情境的創設者、學生發展的交流者、學習資源的開發者、專業成長的自主學習者。”研討會上,與會嘉賓達成了以上共識。
杭州市園林專業教研員林海燕表示,專業教師首先要有數字化的意識,其次要認識到數字化帶來最大的變化就是個性化教學,再者需要掌握一定的數字化方法和策略。
“未來,教師最不需要教給學生的就是知識和信息,而應該聚焦人的全面發展和個體的全面發現,著重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職業能力。”施建國說。
技術為未來課堂賦能
研討會中,主持人向與會教師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您心目中的未來課堂應是什么樣子?“虛擬與現實結合”“破時空、真有趣”“精準、智能評價”“空間開放、個性定制”……教師們的回答五花八門,但始終圍繞著一個關鍵詞“數字化”。
帶著對未來課堂的美好憧憬,教師們觀摩了兩堂東西協作的數字化課——
伴隨著悠揚的音樂聲,杭州人民職校的舞蹈教師崔夢雅和貴州省臺江縣中等職業學校舞蹈教師龔佩佩同屏執教《舞姿創編練習》。三機位錄制,實時高清直播影像,不間斷數據收集和分析,智能化舞姿糾正……
“你知道爬山虎有吸盤嗎?”“‘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的凌霄花靠什么攀援而上?”杭州市旅游職業學校教師屠偉偉和貴州臺江職校教師侯小曉同屏執教的《植物中的“蜘蛛俠”——藤本植物》,以任務為導向,兩地學生在“玩中學”的過程中不斷將問題引向深入。
兩所相距1500公里的職校,利用直播和人工智能技術,上演了一次從“同屏”到“同頻”的跨越。充滿“未來感”的畫面讓與會教師直嘆:“完全顛覆了我的課堂觀?!苯處焸兩羁痰匾庾R到,數字時代,傳統的由教師、學生、課程構成的三維結構將轉變為新的四維結構,即學生、數字化學習環境、數字化學習資源和教學支持服務。未來學校將成為面向所有學習者、開放共享、互聯互通的學習社區。
“5G時代,無問東西。一塊屏幕,融合的不僅是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更體現了私人定制式的未來學習理念?!焙贾菔薪炭圃郝毥萄芯渴腋敝魅吸S云評價。
“這些‘概念課’探索了一種未來課堂的方向和可能。”杭州市教科院教科研理事會理事長姚翔表示,借助“數字+教學”的方式,不僅讓原本呈現區域分隔的教育資源克服了空間限制,實現了互通共享,還用實時豐富的交互將兩地可見的差異呈現在所有參與者面前,讓幫扶更精準有效,促進兩地教育發展實現均衡。(胡夢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