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職業教育發展迅速,但在社會輿論方面,有關職業教育的討論也引人深思。當前職教改革有哪些熱點政策?又存在哪些輿情風險?
數據看職教
從職教輿情類型分布來看,2020年以來學生安全話題走熱,相關事件占比最高,為48%,如學生傷亡、校園欺凌等。職教政策法規類輿情占比為24%,中央及地方政府對職業教育重視程度加大,不斷出臺政策、舉措為職業教育發展注入源動力。校園管理類輿情占比為18%,考驗校方管理人員的治理水平及能力。此外,“學生實習”等輿情合計占比為10%。
從信息分布情況來看,微信相關信息量為347138條,占比達47.24%,位居各平臺第一;客戶端排名第二,數據量為164444條,占比22.38%;網絡媒體164224條,位列第三,占比22.35%。
職教政策及輿情特點
◆ 職教政策不斷釋放教育紅利,職業教育駛上快車道
2019年、2020年國家連續兩年發出高職“擴招令”,這在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史上絕無僅有。高職百萬擴招和“雙高計劃”為我國高職教育內涵建設和外延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國務院印發的“硬核”文件《國家職業教育深化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 更明確了職業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目前,伴隨著相應的配套文件落地,我國打出了辦好職業教育政策“組合拳”。輿論認為,職業教育正步入快車道,迎來黃金發展期。
◆ 職教發展進入新階段,成主流媒體議程設置重點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正式確定職業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是一個單獨種類的教育。職業教育由此走上快速發展道路。近來職業教育關注度迅速升溫,《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中央級媒體刊發多篇文章聚焦職業教育發展,建言推進職業教育改革。主流媒體的廣泛報道進一步提升了輿論對職業教育的關注。
◆ 普職分流引關切,需破除“重普輕職”觀念
2021年隨著職教改革的推進,普職分流引發關注。面對普職比大體1:1的錄取比例,不少家長感到擔憂。在一些人的認知中,進入職業教育體系,如同教育降級。社會輿論對中職辦學質量和發展水平也存在質疑。一方面,有“繼續擴大普高辦學規模”的呼聲;另一方面,取消或者減少中等職業學校,“重點發展高職教育”的聲音也不時回響。媒體認為,社會輿論的各種關切可以理解,但從目前我國教育實際情況來看,不少學生依靠普通高中不足以實現中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必然是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 學生安全輿情高熱,加強學生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刻不容緩
職業教育領域,學生安全事件多發,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輿論認為,職業院校對學生安全教育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職業院校往往重視學生的技能教育,但卻忽視學生自我保護、防范危險的安全教育。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同樣出現在職校學生身上。職業院校需要將安全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并且規范化、制度化。此外,還需加強與教育、公安等部門的合作,深化學生生命教育和法治教育、實施“校園平安”工程、建立聯動機制,確保校園平安。
◆ 職校違規強制學生實習,監督漏洞應及時補上
某技師學院強迫學生到指定工廠“實習”否則不給畢業證、某職業學院百名學生在鐵路部門實習數月后被集體“退回”等問題頻現,折射出職校學生實習管理監督與實習勞動權益保護的雙重缺失。媒體建議,將實習納入勞動用工范疇內監管,一方面實習帶有明顯的用工性質,并且有優先保護的特性,需要統一到勞動維權的機制與渠道中來,對企業進行規范和約束;另一方面為避免誰家孩子誰來抱,“九龍治水”多頭管理,要增強監管的權威性、統一性和有效性。與此同時,也要保證監管的中立性,進而更好地保護實習學生的權益。
職業教育輿情風險研判
◆ 密切關注中考“分流”話題,謹防教育焦慮話題炒作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將“普職比例”調整為5:5,中考“分流”、部分學生“無緣高中”將成為現實。中考之后,優差生的“分流”將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教育降級”等炒作教育焦慮的話題將進一步放大。此外,“差生禁中考轉職校”等現象并未絕跡,建議重點關注。
◆ 職業院校往年招生亂象需重視
在招生季期間,近幾年媒體曝光的職校招生亂象中,有幾個方面需要關注:一是招生回扣;二是考生“被”志愿或學籍失蹤,管理混亂等;三是虛假宣傳。建議相關部門不斷健全和完善職業院校招生工作監督機制,實現職業院校的“陽光”招生。同時,加大對招生過程中違規違紀行為的調查處理力度。
◆ 學生安全和校園安全輿情多發仍需重點防范
學生安全和校園安全類輿情多發,需要重點關注可能存在的輿情風險。某職業學院學生校內溺亡等事件給學校及相關部門敲響警鐘,提示職校應建立健全輿情應對機制。同時職校還應持續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意識引導和心理健康教育。
職教輿情工作建議
◆ 風險前置,防范危機
重大政策推進,風險前置,預防各類危機發生。獨立院校轉設等重大政策發布前,建議相關部門建立輿情風險評估機制,圍繞政策可行性、民眾認可度、媒體關注度等方面,預判重大政策發布施行可能引發的輿論壓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網絡輿情風險,確保重大政策順利實施。加大常態化普法宣教,強化學生防網絡沉溺、心理問題干預力度,加強網絡輿情素養教育。
◆ 完善輿情管理,提升處置成效
建議職業院校健全輿情引導機制,暢通輿情表達渠道,打造不同層面、不同影響的發聲陣地,建立權威信息發布制度,有效引導輿情。建議主管部門在事中、事后的輿情處置中,從輿論引導時度效出發,爭分奪秒做好信息發布,還原事實真相,減小和抵消輿情帶來的影響。
校企政關鍵三方需加強聯動應對職校輿情。學校方面,建議加強日常輿情信息收集,指定專人跟蹤落實,及時掌握事件進展情況。企業方面,建議在輿情處置中及早介入,一方面在內部展開自查自糾,另一方面與實習學生進行有效溝通,保持必要協商。政府方面,建議主管部門嚴格落實《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設置投訴電話,暢通維權渠道,及時糾正糾偏企業違規行為。
◆ 久久為功,各方共同推進職教改革
轉變觀念,既要有頂層設計,也需有更多配套政策宣講和輿論引導,以激發廣大家長、學生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持續深化職教改革,不斷拓寬學生就業空間也很重要。今年高校畢業人數超過900萬,大學生就業問題依舊不容忽視。職業院校學生就業也成為不少家庭面臨的問題。目前各地出現了不少深化產教融合和促進學生就業的新思路。湖南株洲以創建“國家產教融合型城市”為總體目標,構建了工學結合、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貴州長順深化產教融合“網紅”專業,大力提升辦學水平,拓寬學生就業空間。這些促進就業的職教改革措施可以為地方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