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十三五”期間,寧波就先后成為4個國家級職業教育試點、試驗區; 辦好一個專業,支撐一片產業,在寧波正成為現實
周彩麗報道 職業教育,是寧波的一塊金字招牌。“十三五”期間,寧波就先后成為國家級開展地方政府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教育部首個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改革試驗區、國家職業教育與產業協同創新試驗區、寧波市教育局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合作共建國家現代職業教育開放示范區;建立起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相結合、對接產業與服務民生相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多元開放的人才成長立交橋。
寧波職業教育整體水平進入了全國職業教育先進行列。寧波職教活力從何處來?
對接產業,調整專業,為城市賦能
走進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浙江紡院)的直播學院,連成一排的直播間內,學生在進行直播實訓。
2020年被稱為直播元年,當年10月20日,浙江紡院的直播學院成立。學校為何能迅速抓住風口,布局直播專業?學校校長鄭衛東介紹,電商行業最熱門的是服裝類,作為培養紡織服裝類人才的學校,對電商直播敏感度高;浙江紡院聯合寧波一服裝產業園組建了產業學院,對接產業需求,發現企業近兩年對直播人才有急迫需求;寧波是全國首個“17+1”中東歐經貿合作示范區,2020年7月,寧波提出打造外貿直播名城,隨后,“‘17+1’中東歐文化商貿之旅”系列直播在浙江紡院商學院舉行……
立足學校特色,對接產業發展需求,對接城市戰略布局,是浙江紡院快速布局直播學院的原因,也是寧波職教調整學校布局和專業結構的共識。
寧波現有中職學校38所,高職院校7所。市教育局、人社局與發改委共同推動各級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將職業教育納入區域和產業發展規劃,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為職教的第一要務,建立產業規劃、園區建設與職業教育布局規劃和產業人才規劃同步聯動的新機制,對全市職業院校及專業進行統籌,構建與區域產業發展相銜接、與區域整體布局相協調的教育體系。
“十三五”期間,寧波扶持立項中職品牌專業30個、優勢特色專業20個,形成與產業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專業群;圍繞區域重點產業、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職業學校新增物聯網應用技術、港口機械運行與維護、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工業機器人等10個緊缺專業,調整減少專業點28個。在高職方面,總計開設211個專業點,2017年以來高職院校新增37個新專業,2018年以來,建設市重點專業30個。全市專業布點與區域新型主導產業更為契合,職業教育對產業的支撐作用明顯。
2019年5月,寧波布局建設“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這是寧波產業建設新目標,城市發展新規劃。聚焦區域發展重大戰略,職業教育如何做好人才支撐、技術服務?寧波著手制定了《關于進一步提升中等職業教育專業服務產業能力的通知》,重點打造為產業集群服務的汽車制造、化工工業、智能制造等專業集群,重點扶持20個高標準實訓基地、50個校企合作優秀企業基地等產教融合項目。
寧波積極推進校地合作共建,促進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向區縣(市)和產業集聚區延伸,與地方政府共建汽車、電子商務、影視等特色學院。各區縣的職校亦緊貼地方產業優勢,辦出地方特色。如鄞州區以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新材料、智能電器等七大工業產業以及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作為重點發展產業,鄞州職教中心學校的信息類、智能制造類產業都能很好地與之對接。寧波鎮海區以臨港大工業為特色,寧波市鎮海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把臨港工業類作為重點專業來發展。“建設一所學校,支撐一個園區;辦好一個專業,支撐一片產業”,在寧波正在成為現實。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開拓“寧波路徑”
2020年,寧波對職校教師績效工資進行改革,允許職業院校通過校企合作、公開競爭方式或以市場委托方式獲得的各項服務收入,按不超過50%單獨列支,用于獎勵分配。這解決了職業院校和教師開展技能培訓等社會服務的積極性不足的問題,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
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方面,寧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在全國率先頒布、實施“校企合作促進條例”,明確了職業教育服務產業建設的發展導向和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在全國率先啟動建設校企合作公共服務平臺;是目前教育部唯一一個國家職業教育與產業協同創新試驗區。在產教融合方面,已形成“寧波路徑”。
創新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寧波相繼出臺《促進高等職業院校與地方共建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教育領域的實施意見》,有力推進了校地合作、混合所有制辦學。
組建校企聯盟。為精準服務“中國制造2025”試點城市,寧波14對制造業龍頭企業和職業院校結成首批校企聯盟,通過構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等多途徑深化合作。
行業指導辦學。寧波市教育局局長毛才盛指出:“產教融合必須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規劃。”寧波加強政策整合,建立健全各部門統籌規劃、整體設計、協同推進的制度體系,出臺了《關于加強行業指導辦學完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若干意見》,探索以行業主管部門牽頭,教育部門保障,職業院校、行業組織和骨干企業共同參與的行業指導辦學新機制,建立了9個職業教育行業指導委員會,組建了32個職業教育集團,成立由專業聯盟、產教聯盟和行業指導委員會組成的8個行業學院。
實施績效改革、人事改革,促進職業院校服務企業、企業能工巧匠服務職校的雙向合作。《關于寧波市職業院校社會服務收入獎勵分配的實施意見(試行)》以績效改革的方式,提高職業院校服務企業的積極性。同時,寧波開通高技能人才進入職業院校的“綠色通道”,建立了梯次培養機制,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職稱評審實行單列,吸引校外技術人員進校兼職任教。目前,全市立項建設職業教育“三名工程”名師/大師工作室54個,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達到25所,中、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和實習指導教師比例分別達79.8%、80.9%。
加強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也成為職業學校的自覺。鄞州職教中心學校與22家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學校有技能大師工作室,邀請企業技能人員入校指導;教師受邀承擔或參與企業、行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攻關項目,師生共同參與企業的工藝改進、產品研發等工作,學校的5件專利在企業實現成果轉化;設立“專業回頭看”機制,邀請企業評價人才培養質量;學校還成為寧波市模具協會、寧波市動漫行業協會等十大行業協會的理事單位。校長樓夢紅說,職校辦學,企業是重要伙伴、重要“裁判”。職校要邀請企業指導辦學,也要引領企業創新,實現學校與行業的有效聯動。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