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術融合發展、快速迭代,對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知識與能力結構、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華職業技術學院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從課程改革、教學環境、教學模式、學業評價入手,深入開展課程模塊化、環境情境化、學習合作化、評價多元化教學改革,推進實施“能力導向、四化融通、中外攜手”的工作坊實踐教學,為復合型人才培養改革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從“單項技能”到“綜合能力”,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
解構綜合職業能力要求,打造“分級匹配、項目引領”的模塊化課程。深入行業企業調研,解構崗位綜合職業能力要求,從知識、素養、技能維度細化要素,依據“基礎→專項→綜合”3個培養層級確定能力模塊。按照“能力→任務→過關問題→學習單元”的邏輯關系,選取主題情境開發由淺入深、相互支撐的工作項目,基于項目開發模塊化課程。模塊化課程體現了知識、素養、技能的多維度關聯,體現了能力訓練的針對性,打破了傳統課程間的界限,有利于綜合職業能力培養。
更新迭代模塊化課程內容,探索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融入的新途徑。從外引視角看,可以從企業真實項目、技能競賽項目、“1+X”技能證書項目等途徑對接新的變化,將相應內容進行教學化轉化后融入課程,促進以崗定課、以賽促課、以證融課的“崗課賽證”融通。從內循環視角看,可以將引入的綜合性真實項目進行教學化改造和項目任務分解,根據職業能力對應的層級更新迭代基礎級、專項級的項目內容,及時匹配崗位職業能力需求的新變化和新要求。
從“一元課堂”到“多維空間”,創建情境化教學環境
突破單一的教室環境,創建工作坊打造多維學習空間。根據專業方向、賽項類別、企業需求、師生特長組建工作室,配置工位,形成工作坊物理空間;開發在線課程和學習歷程平臺,更新迭代,形成資源空間;打造技術社區和技術朋友圈,開放共享,構成社交空間。基于物理空間、資源空間、社交空間多個維度,形成了線上線下結合、課內課外結合、校內校外結合的開放式教學環境,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成長。
融入真實的職業情境,推進工作坊制度和文化建設。引入企業、技能大賽、“1+X”技能證書的真實項目、工作流程、管理辦法等職業情境,建立健全工作坊的項目管理、團隊管理、績效管理、學分互認等運行管理機制。融入團結合作、誠信守時、精益求精、勇于創新等職業素養,通過建宣傳墻、座談培訓、演練測評等途徑引導學生的行為規范和價值理念,推動良好學習氛圍的營造和企業文化融入工作坊。
從“以教為主”到“學研并舉”,創設合作化教學形態
校企協同,組建“導師—學長—學弟”學研共同體。匹配模塊化教學的分工協作需求,根據專業方向在專業群內遴選教師和優秀學長,形成“群內互通兼容,校企專兼結合,師生—生生結對”的學研共同體。學研共同體實施團隊帶頭人負責制下的分級管理,即由團隊帶頭人協同專家統籌教師安排、把關項目設計,模塊負責人組織教學實施,優秀學長協助管理學生小組,小組長負責組內管理,從而形成“專家帶教師、教師帶學生、學長帶學弟、組長帶組員”的“傳幫帶”協作教學氛圍。
學研并舉,開展小組合作的項目化教學。依托工作坊的情境化環境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導師方法引導、學弟自主研學、學長導學助學,促進師生、生生互動,開展學習和研究并舉的項目合作。在合作化學習中,將項目“學、做、用”融為一體開展“線上自主研學、線下項目實踐”,實施“一期一項目、一周一任務、一周一匯報”,從而使學生逐漸提升綜合職業能力。這種教學生態將以教為中心的課堂轉變為以學為中心的學堂,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有效激發學習內驅力。
從“結果評價”到“過程評價”,實施多元化學業評價
深化崗課賽證融通模式,協同多主體健全學業評價標準。崗課標準融通,是由企業工程師與學校教師合力,將崗位技能標準融入教學內容評價標準;賽課標準融通,是依托工作室、創新班的師生團隊,將技能大賽評價標準融入創新創業項目評價標準;證課標準融通,是對接“1+X”證書專業試點,將行業企業證書評價標準融入職業資格認證和職業能力考核標準。同時,及時跟進崗賽證發展動態,持續更新內容,推進課程教學標準、實習實訓標準、學分互認標準等各項標準的完善和實施。
貫通職業能力發展過程,構建“兩全兩化”學業評價體系。以達成預期學習成果為目標,引入“學習負荷”概念,將課內和課外全過程學習時間納入評價范疇;開發編制包含專業能力、方法能力、職業素養等全要素的質性評價標準,運用直接評價與間接評價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并舉的方式開展能力與素養評價;利用大數據技術開發學業評價與能力素養發展分析系統,建立動態化信息采集與反饋機制,通過職業能力成長的可視化,及時形成學生發展的過程畫像,從而形成“全過程、全要素、動態化、可視化”的學業評價體系,實現精準學情分析與教學改進。
從“專業試點”到“中外攜手”,打造國際化辦學品牌
引進來,開展中外合作辦學,提升教師國際化水平。與新西蘭懷卡托理工學院合作,從在電子信息類專業先行試點,逐漸發展為與機械制造類、藝術設計類、土木建筑類專業集群發展,創辦非獨立法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懷卡托國際學院。引進新西蘭微認證等優質資源,與新西蘭教師合作開發雙語課程,共同編寫專業課程的全英文教材。與新西蘭共建師資培訓中心,共辦中新職教論壇,搭建國際交流平臺。實施“百師致遠”培訓計劃,派遣骨干教師赴新西蘭開展中長期培訓。開展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質量認證工作,打造示范性中外合作辦學機構。
輸出去,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提升職教國際影響力。一是服務盧旺達海外分校建設,打造“魯班工坊”品牌。委派教師援建專業實訓室和直播教學平臺,組織開發雙語專業標準和教學資源,其中兩項“三新”專業標準已通過盧旺達教育部認證。二是服務留學生來校深造,打造“留學金職”品牌。面向在校留學生開發“菜單式”雙語課程,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組織留學生加入工作坊參加各類技能大賽,指導回國的留學生創新創業。通過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輸出優勢資源和經驗,不斷提升影響力。(宣翠仙 邱曉華 陳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