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切中肯綮的頂層設計,能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領航定向。職業教育的發展,既需要自上而下發力,也離不開自身努力。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5年,職業教育類型特色更加鮮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會建設全面推進;到2035年,職業教育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會基本建成。
隨著創新驅動戰略及“中國制造2025”的大力推進,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高職業教育水平,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已經成為緊迫的時代課題。
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早已成為社會共識,但囿于諸多因素,職業教育整體上依然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不夠完善、制度標準不夠健全、辦學特色不鮮明、技術技能人才發展渠道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未真正落實、企業參與辦學動力不足、人才培養質量參差不齊等突出問題,也制約了國家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
職業教育如何破局?一言以蔽之,圍繞職業教育的“職業”兩個字做文章,走符合自身特點的內涵式發展之路。這既需要通過切實改善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環境和薪酬待遇以加強吸引力,更需要在提升職業教育質量上做足文章?,F代職業教育,既需要掌握技能,也離不開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過于強調理論學習,難免有“去職業化”之虞;反之,“技能化”容易導致職業教育窄化為“就業培訓”,缺乏長遠發展的后勁。如何平衡技能學習和知識學習,是提升職業教育質量的第一要義。
辦好職業教育,師資是第一道關卡。職業教育尤其需要教師言傳身教,教師不能只會“紙上談兵”,也要能動手操作。對此,《意見》提出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通過支持高水平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落實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的規定,支持企業技術骨干到學校從教,推進固定崗與流動崗相結合、校企互聘兼職的教師隊伍建設改革。
辦好職業教育,學生的培養需要融會貫通。拓展學生發展渠道,應該著眼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徹底打破職業教育“斷頭路、終結性”的舊有格局,真正打通從中職、高職到本科的人才培養立交橋。為此,《意見》提出推進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一體化設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鼓勵應用型本科學校開展職業本科教育。
此外,《意見》還要求促進不同類型教育橫向融通。加強各學段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滲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學實施職業啟蒙教育,培養掌握技能的興趣愛好和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能力。推動中等職業學校與普通高中、高等職業學校與應用型大學課程互選、學分互認。
辦好職業教育,離不開社會力量的參與。職業教育直接服務于企業,《意見》大力倡導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機制。一方面,職業學校要主動吸納行業龍頭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專業規劃、課程設置、教材開發、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合作共建新專業、開發新課程、開展訂單培養;另一方面,鼓勵行業龍頭企業主導建立全國性、行業性職教集團,推進實體化運作,培育更多的產教融合型企業。
一份切中肯綮的頂層設計,能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領航定向。職業教育的發展,既需要自上而下發力,也離不開自身努力。打一場職業教育提質升級攻堅戰,大幅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職業教育的美好未來可期。(胡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