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元宵做的精致味美,一定要注重皮和餡的口感,糯米粉要加入熱水攪拌,揉成光滑的面團,餡料的重量要精確到每一克,包的時候大小形狀適宜......”北侖區大碶社區教育學院內的桂語坊負責任人張兆芬一邊熟練的示范,一邊認真地向轄區的10位困難戶講解著。
“元宵節要到了,吃湯圓是咱們中國人的傳統,眼下正值冬奧會賽熱期,元宵節吃上一碗香甜軟糯的“冰墩墩”湯圓,預示著新的一年我們越來越好!”殘疾困難戶賀愛群說道。“現在有了基地的幫助,我們會的手藝越來越多,做桂花糕、做鞋底餅、包湯圓......有了這一技之長,總算能幫助家里減少一些負擔了!”
為了讓這支特殊的“困難戶阿嫂隊伍”練就“技術過硬、脫貧致富”本領,桂語坊慈善產業幫扶基地在技能培訓上下足了功夫。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課程安排,均做了精心的準備。去年開始,這批“特殊學員”就來到桂語坊公益基地開展定期的傳統手工藝制作技能培訓。今年50歲出頭的李阿嫂是失業人員,在慈善產業幫扶基地的支持下,她已經能熟練的制作各式糕點,并加入到塔峙大阿嫂這個大家庭中,成功地在桂語坊就業,為家里緩解了困難,增加了家庭收入。她算了一筆賬,去年在桂語坊的扶持下,收入達到了3萬多。
“掌握一技之長,是實現貧困群眾掘富源、斬貧根的關鍵所在。技能培訓增強貧困戶的自身造血功能,有效增強貧困戶的發展后勁,為早日脫貧實現共同富裕拓寬路徑。”據塔峙岙社區黨委書記董春燕介紹,截止目前,桂語坊公益基地僅從技能提升這一塊,就解決了13戶困難家庭和失業家庭人員的就業問題。
“下一步,塔峙岙社區將把困難戶技能培訓和創新創業緊密結合,在轄區偏遠出行不便的幾個村落著力培養一批有職業技能的農民,打造鄉村發展和共同致富互促共贏的局面,為實現共同富裕牢筑堅實根基。”董春燕說道。(方艷麗 林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