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老人正在圍塘里抲蟶子。 |
本報訊 通訊員劉生國攝影報道 每當貝類收獲的季節,蟶子是養殖品種中收獲難度最大的一種。蟶子生長在50多厘米深的圍塘泥土處,要想把一只只蟶子從泥土底下抲出來很不容易。然而,在舟山六橫島上有這樣一支專業抲圍塘養殖蟶子的隊伍,他們的平均年齡在70歲左右,由于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抲蟶子技術,成為當地圍塘養殖戶乃至外島養殖戶的搶手人才。
滾龍岙村村民劉云漢夫婦有幾十年的抲蟶子經驗和技術,據劉云漢妻子介紹,每當蟶子收獲季節,她們團隊的10名成員每天都十分的忙碌,抲蟶子時間都排得滿滿當當的。“抲蟶子的技術要求很高,首先必須找準蟶子生長的位置,用鐵鏟一撬鏟下去不能把蟶子殼弄碎,速度要快。”劉云漢妻子說。
養殖戶給抲蟶子人員的勞動報酬是每抲一個小時的蟶子支付45元勞動報酬,每天抲8到10個小時蟶子,最少的一個人一天能有360元收入。“我們都是70歲左右的老人,別的重活已經做不動了,如果沒有這種抲蟶子的經驗與技術,阿拉哪里有介高的經濟收入。只要阿拉身體吃得消,這個抲蟶子賺錢的機會決不會放棄。”劉云漢妻子說。據了解,目前剛抲上來的帶泥蟶子以每公斤32元左右的價格被販銷商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