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神州學人》記者 賈文穎)職業教育走出去不僅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必要補充,也是增強國家軟實力的客觀需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重要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魯班工坊”“瀾湄職業教育基地”等多樣化辦學品牌為職業教育走出去積累了寶貴經驗,但職業教育走出去仍然受限。今年全國兩會,多位代表委員建議,加快職業教育“走出去”步伐。
全國人大代表、西南大學教授謝德體建議,彌補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短板,要加快探索國際合作辦學的路徑,在專業建設、師資隊伍等方面加快國際合作,積極開發國際通用的課程體系,探索境外辦學、線上教學。
謝德體建議,要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在職業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上加快“升級換代”,由普通技能人才培養向技能型創新人才培養轉變,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就辦學要素而言,師資和課程體系是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
如何借鑒國際職業教育發展經驗,著重建設具有國際視野的師資隊伍?全國政協委員、祈福集團副董事長孟麗紅建議,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學校大型聯合體,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先試,結合灣區優勢,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職業院校和骨干專業。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工商聯主席劉勁松建議,推進職業教育與企業用工需求相結合,可以創新校企融合方式,引導企業投入資金、師資、技術標準,全面推廣現代學徒制,把辦學延伸至產業園區。
如何探索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模式,樹立中國職教品牌?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金永偉建議,應注重“魯班工坊”建設的中國模式、中國經驗、中國智慧的創新總結,體現中國職業教育的特色和優勢,形成中國職業教育海外辦學的新模式。應注重國內行之有效的產教融合職教辦學模式的本土化探索,結合海外國家教育和產業發展現狀進行深度融合,為當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服務,為當地產業經濟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