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學校把好產品帶出大山,為消費扶貧作貢獻。我們一定嚴把質量關、做好服務,不負支持!”日前,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收到仙居縣仙綠土雞蛋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吳燕飛的感謝信。吳燕飛點贊的正是學校實施兩年多的組織優質農產品進校園、進社區、進杭城消費幫扶活動。
常山縣球川鎮東坑村曾是省級重點貧困村,與浙經貿職院結對后,村里發生了大變化。2019年,村集體首次有了單筆上萬元的經營性收入。當年7月,學校組織11名學生組成社會實踐團隊來到東坑村,為常山縣旭東家庭農場建立了電子商務網站。9月秋季開學后,學校又“牽線搭橋”將家庭農場的土雞引入校內學生社會實踐平臺,一個多月就銷售土雞500多只。
從2019年到2021年,學校通過在校內設立“農產品扶貧專柜”、引導教職工采購、工會集中采購等方式,累計組織集中采購7次。展銷扶貧農產品近兩年,實現消費幫扶金額超30萬元,有效解決了結對村企業農產品銷路問題,成功助力東坑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從2018年的300元上升到2020年的32.5萬元。
受幫扶的不僅是東坑村,在今年春節前夕舉辦的兩場“校園年貨節·全省供銷系統暨山區26縣優質農產品展銷會”上,省內更多山區的優質土特產登臺亮相。現場,紅美人柑橘、葡萄柚、香辣醬、地瓜干、土雞、香菇干、椴木黑木耳等100多種優質農產品受到熱捧。
校園年貨節火熱舉辦的同時,農創客學生團隊微信群里,此次展銷會合作企業杭州農合聯農產品有限公司的業務經理羅天正在實況直播。這支主要由學校工商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大二學生組成的農創客團隊全程參與了活動。
自掛牌成立大學生農創客培育基地后,學校組建了多支農創客學生團隊。2020年以來,農創客團隊對內了解師生及周邊社區居民的農產品需求,對外依托供銷系統農產品銷售網絡,聯系質優價實的供應商,成功組織了41期“大學校園展銷會”“社區團購”“農產品直播帶貨”等活動。疫情暴發期間,團隊還堅持零利潤直供農副產品,累計向20多個社區公益銷售早園筍等農產品50多萬公斤。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校重視對鄉村共同富裕人才的培養,目前已有50多家市縣供銷社與學校簽訂了“共建共同富裕人才培訓教育基地”協議。此外,學校還專門組織人員編寫了《高質量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先行校行動計劃(2021—2025)》,對農業生產服務、人才培養、農產品營銷、品牌管理和銷售渠道拓展等環節進行統籌,推動形成全產業鏈服務閉環。
“學校整合供銷系統資源,發揮專業與人才、科技優勢,通過創新涉農服務模式、強化涉農人才培育等六大措施,奮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區先行校。”浙經貿職院黨委書記勞賜銘表示。
(本報通訊員 王 季 張 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