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就業是國家優先就業導向的政策體現,是群眾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達兩億多人,他們對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服務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靈活,意味著不能循規蹈矩、不再按部就班。靈活就業,對于以“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為基本方針的職業教育來說無疑是新要求、新挑戰。如何為抱有靈活就業期望的學生做好“內功”“內力”礪煉,用知識和技能做“引擎”,推進靈活就業型人才培養,需要職業院校升溫提速。
精準識變:理解靈活就業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新內涵
基于靈活就業的新政策,職業教育內部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它涉及學制與學籍、專業課程多元化、管理評價等方面的改革。靈活就業背景下,長期實施的專業與就業直通模式的專業班級制會受到沖擊,因為它不適應專業選擇的自主性和就業的多向性要求。學生按專業入學,但可根據個人發展優勢和職業興趣及其就業期望,選擇甚而改變初始專業,可能會成為常態。
以前轉讀專業的政策也在實施,但條件十分煩瑣,限制性強。靈活性就業是政策性開放,今后轉讀專業的學生會增多,學校內部管控制度必須要作調整。另外,專業定向盡管不變,但學生在靈活就業的鼓勵下,為儲備更多的就業能力,跨專業選修其他課程的現象會增多,如何調整這類學生原定專業課程與新選修課程,學分如何抵兌,學籍管理如何跟進,都將成為具體問題。
靈活就業牽動的另一問題是專業課程的多元化,同一個專業同一個班級,專業定位十分明確,但靈活就業的倡導,將使一個專業讀到底的穩定性被打破,因為就業擇向不同、個人發展的選擇不同、個人的優勢能力不同,誘發的是專業方向分化,跨專業選擇現象會增多。學校要為學生靈活就業做好后盾,學生按需擇學,學校按學生需要配師設課,這類課程對于學生而言,就是他們為了就業真正需要的專業課,由此呈現出專業課程的多元化在所難免。專業課程多元化帶來的問題十分復雜,因專業是教學分類組織的重要依據,靈活就業導向下學生專業志向的可變性加大,學生的流動與師資的流動、教學組織的變化相互作用,需要學校開展系統性研究。
積極應變:針對靈活就業新要求建立健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新機制
靈活就業有了政策的支持,但最關鍵的還是就業主體能否具備靈活就業的資本和能力。如何讓職業院校學生具備這種條件和能力,應切實把握好三點。
一是真正讓就業導向成為教學導向,學以致用,確保學生獲得真才實學,將學習過程與知識積累、就業資本積累相融通。
二是“崗課賽證”育人體系要圍繞就業搭臺唱戲,“崗課”相銜接,“證賽”連接“崗課”的意識要加強。“崗”是課程設置標準,以企業真實崗位需求為目標;“課”是課程體系,以對接職業標準和工作過程的崗位核心職業能力培養;“賽”是職業院校各級各類技能大賽,以賽促練、以賽促學、以賽促改,提升課程教學水平;“證”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課程學習,使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具備與企業崗位需求相匹配的職業能力,為就業提供條件,同時也為高素質“雙師型”教師的技能水平和專業教學能力的提升提供平臺和途徑。
三是處理好專業就業與靈活就業的關系。專業就業的指向十分明確,所學專業與所就業領域或崗位關系密切;靈活就業則具有不確定性,它既包含專業就業,也包含專業邊緣性就業或專業錯位(專業不對口)就業。從教育的規律而言,在倡導靈活就業的同時,也應引導學生優先選擇專業就業,這是專業人才培養和輸送的主線。
創新求變:以靈活就業驅動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新高度
靈活就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對崗位的適應能力,它包括就業者的綜合素質、對新崗位文化的領悟、實際操作能力等。培養能靈活就業的技術技能人才,這本身是一個貫穿教育全過程的系統工作,創新求變也涉及人才培養的方方面面。僅就“1+X”的教學層面為例,以下幾個創新點值得關注。
模式創新。“1+X”是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認同度較高的范式,從創新思維角度不妨作這樣幾種演繹:“1+X”是指一個學歷證書+多個技能證書;“1+X”是指一個核心專業+多個跨學科專業;“1+X”是指一種核心專業能力+多種實用型技術能力;還有一種特殊情況是“1”不是實指,也包含著“X”的變數,實際成為“X+X”,即多個專業+多種能力。以上4種“1+X”的典型解讀都富含著多學科、多素質、多能力的要素,這恰恰與靈活就業是密切相關的。靈活就業型人才必須具備這些品質,這類人才培養需要這樣的教育。可見,靈活就業下“1+X”的創新點是中心點突出、寬口徑渠道暢通、目標交匯鮮明。
課程創新。“1+X”關聯符號的背后是課程,課程是承載理念、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載體。因“1+X”的多解,課程的匹配必然多樣,技術路徑更是各異。在這種情況下,“1+X”的課程創新突出表現為可變式和動態化。常規下的“1+X”課程,是在教師對專業分析并根據教學計劃要求主觀設定的,是教師為主體既定的。靈活就業下的課程則反映的是學生為主體,學生擇業需要什么知識和能力,課程就要幫助解決,這種課程配置不是既定而是依據學生的需要靈活生成的。此外,專業化課程的知識鏈強調系統完整,教學幾乎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而靈活就業目標下,在跨學科背景下的專業課程只能是因崗(就業)設課,課程的知識鏈難以維系,工具化的“夠用”式濃縮課程將涌現。
教學創新。“1+X”的職教范式無論怎么解讀,都要歸結到教學手段上。從靈活就業的教學出發點而言,學生為本真正回歸課堂,教師的教學只是服務和幫助,學生滿足和滿意是高質量的核心標準。依據“1+X”深究靈活就業的因素,課堂中的教學性就業與實踐訓練中的生產性就業,就業教學還是意向性的,是模擬化就業。就業導向性教學和實踐,不僅不排斥專業理論學習和文化學習力,相反對它們的要求更高更強,是“知、會、做”的結晶。就業導向性教學,教師的教學不僅要“有學生”還要“有崗位”,課堂上教師不僅要講清知識理論是什么、指導學生怎么學,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悟到在真實的崗位上怎么做。
靈活就業是國家給予職業院校畢業生的政策“紅包”,職業院校將國家的好事做好,能普惠到每個學生,這是具體的工作任務,更是一種責任。精準識變,積極應變,創新求變,這是職業教育的態度和自信。
(作者趙秀芝系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副教授;邱開金系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退休教授。本文系浙江省教學改革項目研究“高職電子信息類專業‘1+X’模式的創新與實踐”〔項目號:JG20190899〕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