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職業教育海島樣板
作為洞頭區目前唯一一所公辦職業技術學校,洞頭職教中心一直是本地初、中、高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學校秉承工匠精神,多年來致力于培養德技雙馨人才,推動高質量發展海上花園建設,助力共同富裕貢獻教育力量。2020年12月該校全面啟動二期工程,新建四幢建筑,將于今年9月份投入使用,總投資近1.8個億。學校還先后獲得國家級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浙江省高水平專業建設單位、浙江省二級中等職業學校、浙江省級實訓基地(電子)等殊榮。
“洞頭現有500多家民宿。從2020年開始,我們就結合海島旅游的實際,將民宿相關課程納入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專業的限定選修課程中。”洞頭職教中心副校長黃麗燕告訴記者,浙江旅游學院將于今年開展第一批民宿方向專業的中高職一體化項目,洞頭職教中心旅游專業的產教融合優勢,是其與浙旅院成功對接的原因之一。
2016年起,學校與洞頭金海岸開元度假村酒店開展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并將旅游人才輻射全區。結合海島旅游淡旺季明顯的特點,實行“工學交替、長短學期”的現代學徒制工作實施方案,通過“雙導師”“雙學區”交替學習,利用項目教學、工學交替、多崗輪訓教學模式,確立“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打造符合海島旅游特點的產教融合樣板。
同樣通過產教融合煥發生機的,還有老牌專業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近幾來,通過校企深度合作,專業師生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近20項,獲得專利6項,開發電子技術仿真資源模塊20個,基本實現校企“共建、共管、共育、共享”。建設7個電子電工標準實訓室和5個產學研一體化實訓基地;與洞頭電器商會、正泰汽車電子有限公司等行業企業對接,開拓校外實訓基地……通過專業緊密對接、“產學研”融合、推進師資建設、引進先進實訓設備等措施,成功實現“雙高”建設改革探路。
“四方五業”協同聯動
助力海島共富花園建設
“歡迎來到‘職小匠’直播間,今天我們的主推產品是鮮嫩的花水紫菜。福利多多,請鎖定我們的直播間。”每周一到周四放學后,洞頭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的校園直播活動總會準時開啟。在“職小匠”直播間內進行熟練推介的,是20級電商專業學生李鍇怡。兩年時間,這名高二女生已從入學時的電商菜鳥成長為20人校園電商團隊的負責人。
針對洞頭地區電商資源稀缺的現狀,以及海島經濟發展對電商人才的大量需求,2018年,洞頭職教中心創設以電商專業為主導的創新創業品牌——“職小匠”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意在培養一批具有實操經驗和專業素養的初中級電子商務人員。
通過社交工具渠道布局,“職小匠”向社會各行業發出合作邀約,首批與地方共青團、婦聯、關工委、社會公益組織等達成業務合作關系,參與協助“復工復產、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等民生工程項目,助力線上推廣、線下地推、技能傳授等工作。
“職小匠”還與地方特色產業商家形成合作關系,并以此為基礎逐步擴大合作領域,與政府部門、本地商家等共同組成開發實訓教學、文化傳播、人才孵化、產品銷售的“命運共同體”。其中,“職小匠”為企業提供線上銷售運營服務,開展助農直播帶貨24場,實現粉絲增長量68000,收獲點贊100.53萬次,并先后開發“洞頭海鮮”“猴子生鮮”“睿寶速凍”等小程序,填補行業、企業線上銷售空白,形成了“政府主導、行會指導、企業參與、學校實施”的產教融合新格局。
同時,“職小匠”產教融合基地也讓“回歸課堂”變得更有趣味。在粉絲破10萬的“網紅老師”劉宜欣的電商直播課上,個人短視頻賬號成了他的教學素材。共享、分析視頻后臺數據,鼓勵學生“復刻”爆款視頻、幫助學生做矩陣號……劉宜欣將自己的IP價值發揮到了極限:“希望在理實一體的教學中,減少學生的試錯成本。”
從最初關注個性定制的校園電商平臺,到抓緊直播風口、成功對接洞頭區民生項目,短短幾年,“職小匠”實現了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的跳躍式生長。在洞頭職教中心校長陳海偉看來,這離不開“四方協同,五業聯動”的模式打造。“‘四方協同’是指政府、企業、行業協會、學校四方共建實訓基地的多元機制;‘五業聯動’職業教育發展機制,指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在專業建設方面與產業、行業、企業等要素密切聯系,從而實現辦學結構和效能優化。”陳海偉介紹說。
探索“三教改革”模式
助力教學質量高水平建設
“對職業學校而言,‘高水平’專業的建設,是決定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學校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作為浙江省首批示范性專業、省示范性實訓基地,于2020年12月成功申報“浙江省高水平專業建設單位”,這是浙江省中職對專業水平最高評價。
洞頭職教中心在“雙高”建設過程中有哪些亮點?為何能獲此榮譽?據介紹,該校通過創新探索的“三教改革”模式,是促進高水平專業建設的關鍵。據了解,“三教”指的是教師、教材、教法,即教育包含的三大要素:主體、客體與內容,分別對應解決教育中“誰來教”“教什么”“如何教”三個核心問題。
以“教什么”為例,洞頭職教中心,探索——
“理虛實一體教學”模式,即按照職場化教學的要求,建立虛實結合的實驗實訓中心,通過深入推進“理虛實一體”的教學模式改革,建立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圍繞“誰來教、教什么、怎么教”的三大問題,開展“教師、教材、教法”的三大人才培養核心要素的基礎性改革。
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即依托“互聯網+教育”的理念,積極創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條件,通過構建“空中課堂”新模式,積極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新模式,利用電腦或智能手機隨時隨地“備課、調用、上課”的便于線上教學的資源和教法改革。
通過“產教學融合”模式,該模式的實施主要是基于“三教”改革背景下的四個對接內容: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對接,課程標準與職業崗位對接,學校教師與值企師傅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既突出操作技能的訓練,又能使學生學到與技能有關的理論知識,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創新能力。
那么,“三教改革”具體如何落地?據介紹,以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為例,學校通過專業緊密對接、“產學研”融合、推進師資建設、引進先進實訓設備等措施,實現“雙高”建設改革探路,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
眾所周知,電器產業是溫州第一大支柱產業,也是全國最大低壓電器產業基地,占全國市場份額的60%,有“中國電器之都”、國家級電器產業基地等7個國家級名片。該專業的高水平建設,為溫州精準對接智能電器國際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了技術與人才支撐。
近年來,該校通過校企深度合作,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近20項,獲得專利6項,基本實現校企“共建”“共管”“共育”“共享”,致力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開展專業委員會論證,制定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核心教材開發計劃;開展課程思政專題教研活動,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教學全過程;開展理、實、虛一體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開發電子技術仿真資源模塊20個……一系列的舉措,不斷優化學校專業建設,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還規劃制定了校內實訓基地改造、建設計劃,完成2022年校內實訓基地改造及“工業機器人”和“物聯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建設方案和預算申報工作,2021年建成電氣安裝與維修實訓室和智慧教室各1個;積極開拓新的校外實訓基地,與洞頭電器商會、正泰汽車電子有限公司等行業企業對接,簽訂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實訓教學上開展全面合作……
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的做法只是洞頭職教中心通過“三教改革”,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下一步,我們將用繼續以‘匠心精神’,努力實現‘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有新突破、人民對教育滿意度顯著提高’的目標,辦人民滿意的職業學校。”洞頭職教中心校長陳海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