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省級有關部門:
按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開展第十六屆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活動的通知》(人社部函〔2022〕61號)要求,決定開展第十六屆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單位和個人推薦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推薦條件
(一)中華技能大獎候選人須來自生產服務一線,且從事本職業(工種)10年以上,具有高級技師及以上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已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優先推薦特級技師、首席技師,以及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從事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相關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中華技能大獎候選人應秉承工匠精神,技術技能水平應在國際國內有重要影響,并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在技術創新、攻克技術難關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并總結出獨特的操作技術方法,產生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在本職業(工種)中,具備某種絕招絕技,并在帶徒傳技方面作出突出貢獻,在國際國內產生重要影響;
3.在推廣應用先進技術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
(二)全國技術能手候選人須來自生產服務一線,且從事本職業(工種)5年以上,取得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秉承工匠精神的在崗人員。優先推薦從事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相關工作的人員。
推薦的候選人技術技能水平應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并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具備較高技藝,并在培養徒弟、傳授技術技能方面作出突出貢獻;
2.在技術革新、技術改造中作出重要貢獻,取得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在本企業、同行業中具有領先的技術技能水平,并在某一生產工作領域總結出先進的操作技術方法,取得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在開發、應用先進科學技術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方面有突出貢獻,并取得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候選單位,應從基層企業和技能人才培養院校中推薦。主要是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集訓基地、技工院校等職業院校、公共實訓基地、職業培訓機構、就業訓練中心等。候選單位應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技能人才工作決策部署,完善工作機制,加大資金投入,積極參與技能人才培養培訓等工作,技能人才培育成效突出。優先推薦參與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成效顯著的單位。
(四)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候選個人,應從企業生產服務一線員工、技工院校等職業院校或職業培訓機構實訓教師、公共實訓基地實訓教師、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世界技能大賽技術指導專家(教練)等直接從事技能人才培養的基層工作者中擇優推薦。候選人應具有豐富的一線工作經驗,技藝精湛,在技能人才培養、技術攻關、教學研究、競賽指導等方面有突出業績或貢獻。優先推薦參與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成效顯著的個人。
二、推薦名額
各市人力社保局和省級有關主管部門作為本地區、本系統的推薦單位,負責組織實施推薦工作。各推薦單位可分別推薦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個人候選個人各1名,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單位候選單位各1家。
三、申報和遴選程序
(一)推薦單位按照推薦名額和推薦評選條件,自下而上逐級審核推薦。
(二)推薦對象須經所在單位民主推薦、政治審核、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決定,并在本單位公示。
(三)推薦單位組織初審,集體研究確定推薦對象,在本地區、本部門(行業、企業)范圍內進行公示(受保密規定限制不宜公示的除外)。
(四)省人力社保廳組織專家對各市、各部門推薦的候選單位和個人進行審查遴選,提出推薦建議名單,按規定程序審定后報人社部全國技能人才評選表彰辦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堅持面向基層、面向一線。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組織推薦工作,充分考慮不同行業和領域的代表性。現任企事業單位負責人、退休人員不得作為推薦對象。
(二)堅持“誰推薦、誰負責”。嚴格按照推薦評選條件和程序,全面考察推薦對象的政治素質、技能水平、工作業績和一貫表現,確保推薦對象的先進性、典型性和代表性。
(三)嚴肅評選紀律,杜絕暗箱操作,認真處理群眾舉報。對偽造身份、事跡及不按照評選條件、程序推薦的,經查實后將撤銷推薦對象資格,不得遞補或重報,并視情況取消推薦單位參加下一屆評選表彰的資格或扣減相應推薦名額。對在推薦評選工作中有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等違規違紀違法行為的人員,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對于因違紀違法等原因喪失先進性的受表彰對象,撤銷其所獲稱號,并收回獎章、獎牌、獎杯、證書,停止享受有關待遇。
(四)避免重復申報推薦。各推薦單位不得推薦所在地中央企業人員參評全國技術能手。曾獲得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獎項和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單位、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個人榮譽的不再申報同類獎項。同一候選人不得同時申報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獎項和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個人。重復推薦申報者將視為無效。
(五)各推薦單位要高度重視,嚴格按照要求認真組織,切實擇優推薦本地區(系統)符合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并于8月5日前將申報紙質材料一式兩份以及電子版報送省人力社保廳,逾期申報無效。有關文件、表格可在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http://rlsbt.zj.gov.cn/)瀏覽下載。
聯系人:黃曉紅;聯系電話:(0571)87057810;聯系地址:杭州市省府路8號省人力社保廳職業能力建設處(郵編:310025)。
附件:
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2022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