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采訪、拍視頻、設計商標、進行“土味”直播教學……近日,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行知征客”小分隊前往寧波市寧海縣長街鎮洋湖村的登喜翠冠梨專業合作社,上了一堂別具一格的“思政課”,親眼見證共同富裕鄉村建設的生動實踐,為鄉村振興注入青年力量。
大學生團隊實地探索鄉村致富奧秘
當天,小分隊傾聽負責人介紹合作社的基本情況,實地參觀梨園種植基地,采訪梨農和游客,探尋“翠冠梨”變身“致富果”甜了一村人的奧秘。
登喜翠冠梨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兆雙告訴大學生們,十多年前,洋湖村農民靠種植水稻、柑橘和棉花,獲取微薄收入。后來村里完成農田整治,種下第一批300畝翠冠梨。“種植初期因缺乏技術人員,導致產量低、品質差,市場打不開,銷量上不去。為此,我們邀請技術專家每年兩次授課培訓,隨著品質和產量的提升,翠冠梨在市場上變得越來越受歡迎,這幾年已經供不應求了。”
隊員們還了解到,當前洋湖村全村有326戶農戶加入合作社種梨,種植面積達1500多畝,畝產值在8000元左右,村民們的年平均收入水漲船高。合作社作為產業龍頭基地,帶動21個村進行翠冠梨種植,還推出農事體驗、梨花攝影、翠冠梨采摘等活動,推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什么是‘共同富裕’?梨農們自豪的話語和幸福的笑臉是最好的答案。”“鄉村振興在這片土地上開展得卓有成效,和每個人為此付出努力緊密相關。”同學們紛紛感嘆道。
為梨農上堂“土味”十足的新媒體培訓課
在果實累累的梨樹前,團隊成員化身主播,進行一次微博直播,對翠冠梨進行介紹和宣傳。隊員們認為,采用直播向觀眾真實展現翠冠梨的生態種植環境,更能體現產品價值,將使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這一農產品,拉動銷售額的增長。
本著“授之以漁”的想法,來自象山的邵雍棋同學還用當地方言為梨農們帶來一堂“土味”十足的新媒體培訓課程。從農產品帶貨火熱的原因分析,到直播電商的特點,從如何選擇電商平臺,到設計賣點增強互動等實操技能,他都盡量用大家“聽得懂、用得上”的方式娓娓道來。
“我們團隊成員全部來自校全媒體中心,大家能夠發揮專長為農業、農村、農民做點實事很有意義、很開心。”邵雍棋說。他們為合作社開設公眾號、抖音號等新媒體平臺,重新設計翠冠梨商標LOGO。此后團隊還將持續指導梨農進行新媒體營銷,用“互聯網+”助力翠冠梨品牌再升級,為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彰顯青年擔當。
據悉,這次暑期社會實踐,行知征客團隊還組織開展“百米畫卷繪就魅力農村”、鄉村振興系列宣講等活動,從“繪”“宣”“悟”“訪”“播”“教”六個方面學思踐悟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浙江工商職業學院與登喜翠冠梨專業合作社還合作共建“共融”大學生文化服務基地,雙方將進一步探索形成文化助農、興農和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長效機制。(記者李臻 通訊員姚敏明 陸藝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