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結構內涵界定
關于專業結構的研究歷時彌久且成果豐富,但關于專業結構的內涵尚未形成共識。當前關于專業結構的內涵界定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從專業間的構成狀態進行界定,認為專業結構指設置的專業的種類、個數及比例關系;第二種是從專業內和專業間兩個角度進行界定,認為專業結構不僅包括專業內的構成要素,如專業的口徑、質量、內涵等,也包括專業的數量、規模、布局及銜接關系等;還有一種從專業的歸屬或等級關系進行界定,認為專業結構分為“專業大類、專業類、專業”三個級別,這也是我國職業教育專業目錄制定和修訂的依據之一。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本文認為高職專業結構內涵可作如下界定:高職專業結構包括專業間的構成狀態和專業等級。專業間的構成狀態指高職教育整體專業構成狀態,包括專業種類、規模、布局及比例關系。專業種類指高職教育設置的不重復的專業;專業規模指高職教育設置的專業總數;專業布局指高職教育同一專業在不同院校的分布情況;專業比例關系指高職教育不同專業的規模、布局、招生人數比例。專業等級指高職專業結構可分成“專業大類、專業類、專業”三個等級,分別對應“產業、行業、職業崗位群或技術領域”。
二、基于產業結構的高職專業結構調整優化對策
(一)政府部門要發揮宏觀指導作用,基于產業鏈完善專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外部供給
一是發揮政策的管理和制約作用,借助立法手段對制度的實施加以保障。高職教育規模發展、內涵提升離不開職業教育政策的支持和保障,為推動政策實現有效供給,需借助立法手段加以保障。以德國職業教育為例,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能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以立法形式保障專業與職業的緊密對接。借鑒這一成功經驗,省級政府部門根據教育部發布的專業設置管理辦法,在政府層面建立起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程序和監督體系,規范專業設置程序、監督專業建設成效,確保高職專業結構能滿足區域經濟發展要求和產業發展戰略需求。
二是發揮資源的鼓勵和刺激作用。國家高度重視高職教育,通過政府財政撥款、項目建設等途徑加大高職院校辦學投入,受到高職院校辦學成本增加、辦學經費來源渠道有限、社會力量投入不足等因素影響,高職院校辦學經費依舊緊張。政府部門掌握著資源配置權,需要在財政撥款、重點院校建設、項目建設、吸引社會投入等方面制定傾斜性政策,持續加大對高職院校的支持力度。對服務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專業、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的特色專業和市場需求大的支柱產業,采取項目、專項等方式鼓勵和刺激高職院校進行建設;對就業率低和與區域產業匹配度低的專業,要求高職院校采取限時整改、淘汰、轉型等措施以增強專業育人成效和服務功能,并將整改成效作為后續資源投放的重要依據。
三是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務。政府部門搭建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為高職院校提供專業結構管理相關支撐服務,包括開展各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和招生規模等信息統計和公開工作,定期發布區域人才市場需求等信息,提供區域產業分布、發展和需求狀況,為高職院校提供可靠、權威的信息服務。尤其是在專業教學標準制定方面,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標準建設要求,主動適應大灣區、長三角和浙江省產業發展等重大需求,出臺區域性專業教學標準,研究和挖掘專業內涵,凸顯數字經濟背景下專業建設的先進性、特色化和高標準,成為高職專業內涵建設的根本保障。
(二)高職院校要激發專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內部動力,服務產業轉型升級
政府部門提供的外部供給是高職專業結構調整優化的外生性發展驅動力,作為專業設置主體的高職院校則是高職專業結構調整優化的內生性發展驅動力。一方面,政府部門通過政策、項目、資金、獎勵等外部供給,對專業結構進行動態調整和統籌優化,推動專業設置緊貼地區產業布局。另一方面,為了積聚專業建設經費和社會資源,高職院校視外部項目為專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將資源的積聚和投入作為專業高質量發展的圭臬,客觀上卻斬斷了專業內生性的驅動源頭,產生了不考慮學校實際情況一味跟隨項目建設、盲目擴張專業大類、跟風建設熱點專業等現象。在外生性發展驅動力的推動下,激發高職院校內生性發展驅動力是高職院校專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對策。
一是瞄準區域經濟發展目標,樹立長遠發展理念。專業建設不是短期行為,因此要克服盲目性和跟風性,避免專業設置關聯性減弱和專業布點高度集中。高職院校應結合省域經濟發展目標,立足院校辦學實際,調整和優化專業結構,為本省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
二是關注區域產業發展趨勢,構建區域產業發展環境和專業結構良性互動的機制。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前所未有、步伐明顯加快,為此,高職院校要加強對產業體系、民生需求、新興產業等方面的調研和預測,借鑒其他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招生計劃等信息,有計劃地調整、升級和數字化改造弱勢專業;增設關聯性強的專業、特色鮮明的專業;優化、改造專業課程體系,使專業結構匹配院校類型和產業結構,增強專業服務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內生能力。
三是打造優勢特色專業,堅持特色化辦學。高職院校在緊跟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要保證自身專業結構的特色和優勢,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優勢特色專業是高職院校的立校之本,也是專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最重要的內部動力之一,可以有效起到帶動和輻射院校其他專業的協同發展。(作者 徐旦 節選自《職業技術教育》202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