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高校積極響應教育部門組織開展的現代學徒制專項試點工作,為社會在職人士提供專科學歷晉升和繼續學習的機會。按照“雙元育人、雙重身份,交互訓教、工學交替,崗位培養、在崗成才”的基本思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深化產教融合,通過行業、企業的深度參與,健全德技并修、校企分工合作、協同育人、共同發展的長效機制;以行業、企業用人需求為核心目標,建立和完善現代學徒制的各項工作機制,培養滿足企業和社會需要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現代學徒制試點建設需牢牢把握“雙身份管理、雙主體育人、雙場所教學”的基本特征,開展適應現代學徒制的校企雙元育人機制、校企協同育人的雙導師機制、體現現代學徒制特點的教學運行與管理機制的研究,深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立體現現代學徒制特點的管理制度,切實保障學徒的合法權益,力保項目順利開展、取得實效。
構建校企雙元育人機制
與合作企業簽訂試點專業《現代學徒聯合培養協議》實施聯合培養,選擇1個班率先開展學徒制試點,以三年學制為1個試點周期。明確校企聯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參與評價的雙主體育人過程及其管理辦法;明確人才培養成本分擔方式,確定利用校內實訓場所、校外實訓基地、公共實訓中心、企業實習崗位等教學資源的方式及其管理辦法;校企共同制定《校企協同育人管理辦法》、《校企協同育人管理辦法》。
推進招生招工一體化
校企共同研制、實施招生招工方案;規范職業院校招生錄取和企業用工程序,明確學徒的企業員工和職業院校學生雙重身份。通過學院教師與企業師傅聯合傳授的方式,進行人才培養。簽訂簽署三方協議,明確規定學院、企業、學徒(學生)三方的責、權、利;明確學徒(學生)培養目標、學習時限、學習時間、學習地點、課程安排、授課形式、結業評價標準及方式、工作津貼、師資保障、違約責任等內容。落實學徒的責任保險、工傷保險,確保人身安全。
建立雙主體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
與合作企業聯合進行專業調研論證,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職業精神培養,增強人才培養針對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與聯合培養崗位相匹配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崗位操作技能,既有扎實的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又有良好的職業精神,有較強社會適應性、職業針對性、個體發展性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校企校企共同開發專業課程體系。根據職業人才成長規律以及行業(企業)對技術技能人才實際工作能力要求,校企共同建設基于工作內容的專業課程和基于典型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體系,開發基于崗位工作內容、融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的專業教學內容和教材。項目課程體系由通識課、專業課、職業拓展課三個類別組成,其中專業課包括專業理論課和專業實踐課兩部分。
校企共同建設系統化標準。在研制專業教學標準的基礎上,校企共同制定試點專業的課程標準、崗位標準、企業師傅標準、質量監控標準及相應實施方案。
建設校企協同育人的雙導師團隊
制定并不斷完善“雙導師”制,建立健全雙方導師的選拔、培養、考核、激勵制度,建立校外導師選拔、考核制度。合作企業選拔優秀高技能人才擔任師傅,明確師傅的責任和待遇,師傅承擔的教學任務應納入考核,并可享受相應的帶徒津貼。試點專業將指導教師的企業實踐和技術服務納入教師考核并作為晉升專業技術職務的重要依據。校企雙方共同制定雙向掛職鍛煉、橫向聯合技術研發、專業建設的激勵制度和考核獎懲制度。
建立體現現代學徒制特點的教學運行與管理機制
校企聯合實施教學。教學過程打破傳統教學時間、地點限制,靈活安排授課時間和地點,采用工學交替的模式進行教學。以學時和工時為基礎,以學分為紐帶,科學設計理論和實踐教學環節,合理安排學徒崗位,分配工作任務,實行彈性學制和學分制,創新和完善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
建立適應現代學徒制的柔性化教學管理機制,明確現代學徒制學分制管理辦法、彈性學制管理辦法、實習管理辦法。創新學生學業考核評價,制訂以技能考核為主的企業學徒考核評價標準,制定以知識點考核為主的學校學生考核評價標準,將學徒崗位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納入評價范圍。經校企共同考評合格的學徒,將獲得相應的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并取得企業入職資格。
企業制定專門的學徒管理辦法,保障學徒的基本權益,根據教學需要,科學安排學徒崗位、分配工作任務,保證學徒合理報酬。校方制定《現代學徒制教學質量監控管理辦法》,建立定期檢查、反饋等形式的教學質量監控機制與督查制度,建立企業、學校、社會、督導等多方參與的項目考核監督機制。
建立完善的保障體系
在各高校的統籌指導下,定期會商和解決有關試點工作重大問題,統籌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制定學院《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等制度文件;組織制定并實施與現代學徒制配套的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成立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組,將工作任務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人員,確保試點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穩步推進實施。加強經費管理,保證項目資金產生最大效用,加強監督,保證項目按計劃完成。多方組織宣傳,確保項目招生以及成果推廣。(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 公雙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