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職業教育需要以一流的師資隊伍為支撐。在構建完整、有機、互聯、貫通的職業教育生態鏈條中,高水平師資不可或缺。在浙江,相較于都市群連綿的浙東北地區,地處偏遠山區的浙西南地區和部分海島縣構成了浙江整體邁向共同富裕的局部“洼地”。在職業教育發展上,這些區域也存在著更多的城鄉差異和區域不均衡,“雙師型”教師比例偏低,高水平專業較少,名優教師稀缺等問題。這也成為制約職業院校提升辦學效益的瓶頸所在。職業教育內部也需要共同富裕。
一、對職業教育共同富裕的“內生性”與“外驅性”需求認識
職業教育共同富裕既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內生性”要求,也是職業教育服務社會經濟的“外驅性”要求?!皟壬浴敝傅氖锹殬I院校在辦學過程中面臨著如何縮小各專業、學科的辦學質量和效益差距,通過高水平主體專業的帶動來提升學校其他專業的辦學品質的問題?!巴怛屝浴敝傅氖锹殬I院校在激烈的優勝劣汰市場競爭中,師資和生源都處于從薄弱學校向優質學校的流動當中。職業院校教師承擔著培育高素質工匠、參與企業科技攻關的多重職能,高水平專業建設有賴于高水平師資。職業教育共同富裕意味著要縮小地域間職業院校辦學水平和育人質量的差距,意味著要整體提升一批薄弱學校的師資隊伍水平,增強辦學活力,回應“內生性”和“外驅性”的雙重需求挑戰。
二、對實現職業教育師資“優質、特色、均衡”的思考
要實現職業教育共同富裕,職業院校面臨著整體提升和縮小差距兩大任務,即要實現職業教育師資的“優質、特色、均衡”?!皟炠|”指的是整體提升職業院校的師資水平,“均衡”指的是縮小校際、區域差距,“特色”指的是師資要能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培育的新需求,彰顯地方產業、行業的特征。
三、建構職業教育師資隊伍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1.以供給端和需求端改革深化職業院校教師選用機制。職業教育師資隊伍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構建師資招引和教師評價的體系化制度,以提供內外兩端驅動力量,即職業教育師資在供給端實現學歷職稱驅動向能力素養驅動的轉變,在需求端實現資歷主導驅動向績效主導驅動的轉變。
要破除長期以來職業院校教師任用上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等現象,在教育部頒布的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基本標準之上深化選人、用人機制改革,實現“能者進,庸者出”,將一批高素質高技能創新型人才招錄進來,以轉任、接受繼續教育等形式讓一批抱殘守舊、不思進取,未能擔當大國工匠培育重任的不合格教師調離教學崗位,不斷優化職業教育師資隊伍,整體提升教師的職業勝任力。共同富裕絕不是平均主義,也不是大鍋飯,更不能“干好干壞一個樣”。在教師業績評價和評優評先中,要注重對教師工作實績的考察,以正確的用人導向激發教師的愛崗敬業精神,為青年教師把好脈、定好針,實現持續、穩定的專業發展。
2.以名師工作室建構智力流動的跨區域教師發展共同體。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要把高技能人才作為第一資源來對待,把職業院校的名師當成職業教育的第一資源來對待。
以職業教育名師為引領,以名師工作室為平臺,通過鄉村工作室、網絡工作室、技能工作室、企業工作室等系列面向不同區域、不同辦學主體的工作室,助力職業院校青年教師快速成長。以名師工作室為紐帶,使優質、高水平職業院校與山區海島薄弱職業院校開展深度結對,促成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獲得綜合立體建設。
3.以大師工作室建構名匠傳承的高水平認知學徒共同體。據一項全國總工會的統計數據,我國高技能人才數量從2016年年底的4791萬人增長到2021年年底的6000萬人,但仍供不應求。截至2017年,我國產業工人有2億左右,其中具有技術等級的僅占三成,初級工、中級工占比73%,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比例很低。要培育高技能人才,來自行業、企業的大師和名匠等師資至關重要。
職業院校應主動與行業、企業聯合創設大師工作室,招引一批“能說會做”的優秀行業師傅,為學校的全日制學生和非全日制學員提供高質量的企業課程等,實現名匠的技藝技能傳承和優秀企業文化傳承。在“三農”建設、鄉村振興上充分釋放職業教育“智力共富、技能共富、科技共富”的巨大能量,使職業教育促進各階層提升就業與創業能力,成為新職業、新工種、新崗位的孵化器。(義烏市教育研修院教研員 省特級教師 成佳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