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永康市職業技術學校在學校產教融合大樓四樓舉行“2022年新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專項培訓活動”。此次培訓主要面向92名新教師(2022年入職),特邀三位知名專家蒞臨學校,開設以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為主題的培訓講座,旨在提高新教師教育教學水平。
開班儀式
活動開班儀式由科教處副主任陳超杰主持,浙江師范大學張棉好教授,永康職技校副校長金曉平等領導參加培訓。開班儀式上,金曉平作動員講話。他表示,教師的能力是學校未來發展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因素。教育是一個講求奉獻的職業,希望新教師們在教師崗位上要立德樹人,潛心育人,不要貪圖安逸、得過且過。其次,陳超杰針對此次培訓做了具體安排,并宣讀了培訓紀律。
以賽促長
6月2日,紹興市柯橋區職教教研員賈繼冬老師率先開啟講座。上午,賈繼冬老師以《夏洛的網》童話片段為切入點,童趣盎然的語言深深打動著新教師們。打造金課需要具備高階性、挑戰度、和創新性,金課需要設計,更需要雕刻。講座上,他緊緊圍繞為何需要雕刻、如何設計與雕刻、雕刻到怎么樣三個主題,展開深入細致的講解。下午,賈老師從大單元混合育人體系著眼,和新教師們分享三個主題,一是堅持素養導向,二是強化學科實踐,三是推進深度學習,四是落實因材施教賈繼冬老師運用大量優秀課堂案例,參加培訓的新教師們都感嘆,未來自己要用心對待每一堂課,反思課堂每個細節。
教學解構
6月3日上午,浙江師范大學張棉好教授以自身豐富的教學經驗,為新教師們作《從表征到生成:教材與教學能力》專題分享講座。張教授首先用輕松詼諧的語言,給新教師們分析了課程與教材的聯系和區別,提出課程是教材的基礎,教材是課程內容的載體。其次,探討了教學能力的提升,需要踐行教師的理論和實踐,考驗教師的多方面能力。張棉好教授針對教師如何解讀文本內化為教學素材、如何借助教學技能開展教學實施、到如何關注學生內化遷移和教育評價三個方面進行點撥,立足教材、關注學生的總結強烈引起新教師們的深深共鳴和啟發。
聚焦課堂
6月3日下午,溫州市名師李來國老師分享《適學課堂:新教材視野下多樣態學材的開發與建設》課題,和新教師們開展一次別開生面的探究式討論。從學理依據:課程·教材·適應原則,學情分析:情感·素養·適情定位,學材開發:融合·重構·適學課堂,學程檢測:循證·定制·適性發展四個模塊具體闡述了多樣態學材的開發與建設全過程。李來國老師精湛的理論和鮮活的案例分享又一次讓新教師們感受到思想的沖擊。
展望未來
青春因奮斗而出彩。培訓期間,干貨滿滿,92位新教師細心聆聽,用心記錄,與專家深度互動并積極撰寫培訓體會,為下一次教學技能比賽積蓄能量。此次培訓的順利開展,進一步加強了永康職技校青年教師的隊伍建設,同時也開啟了永康職技校青藍工程的嶄新篇章。伴隨著“雙高建設”的逐步推進,學校將繼續扎實開展一系列活動,讓新教師們更準確地把握崗位職責,提升教育教學水平。(胡琛琛 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