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諸暨市教育體育局相關科室機關干部和諸暨市楓橋鎮初級中學部分師生在諸暨市楓橋鎮初級中學報告廳,認真聆聽中共諸暨市委黨校(楓橋學院)高級講師馮國利博士講課,上虞外國語學校、紹興市建功中學等師生線上參與。
馮國利圍繞《新時代“楓橋經驗”賦能中小學德育教育》主題,就“楓橋經驗”展開講解。1963年,中共中央決定在全國農村普遍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楓橋結合當地實際,提出了“不要武斗,要文斗”的教育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毛澤東主席批示在全國推廣。“楓橋經驗”的發展。在新的時代形勢下,“楓橋經驗”對維護社會穩定具有積極的意義,得到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代表的中央黨政機關的認可,要求繼續推進發展。馮國利還重點介紹“楓橋經驗”賦能中小學德育教育的具體理論。剖析了當前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四個主要問題:家庭德育教育效能不足;升學壓力導致學校德育時間被擠壓;信息多元化導致價值觀多元;學生沒有充分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馮國利結合“楓橋經驗”的具體理念,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思路,給予聽課師生有益的啟發,明晰了“楓橋經驗”。
在連線環節,紹興市建功中學的學生詢問過去的“楓橋經驗”和新時代的“楓橋經驗”區別和變化是什么?馮國利解答:過去的“楓橋經驗”主要是為了改造四類分子,新時代的“楓橋經驗”則涉及黨建統領、三治結合、共建共享等。上虞外國語學校的學生問詢如何運用“楓橋經驗”處理、解決同學矛盾,馮國利給予了積極地引導。楓橋鎮初級中學的學生好奇于“楓橋經驗”為什么歷久彌新,馮國利從楓橋的文化底蘊和中華傳統文化的角度作解答。當學生提出“如何建設富有楓橋特色的校園文化”時,馮國利結合楓橋經驗“訴源治理”特點,提出了“合力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諧校園氛圍”的出路。馮國利針對學生提出青春期親子關系問題,諄諄教誨,建議學生做好該做的事情,與父母多溝通,以理服人,營造良好的親子關系,安然度過青春期,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優秀的作品鼓舞人!聆聽馮國利的課,經受了一場精神洗禮,都為家鄉有如此寶貴的優秀經驗而自豪,頓覺肩頭責任重大。在今后的日子里,好好傳承“楓橋經驗”,牢記前輩教誨,成為社會主義時代新人而努力!
據悉,馮國利,浙江大學哲學博士。中共諸暨市委黨校(楓橋學院)高級講師,紹興市王陽明研究會理事,紹興市“人文社科”講師團講師,諸暨市委講師團講師,榮獲浙江省社科院系統優秀課獎,紹興市黨校系統精品課獎。主持多項省市黨校系統課題,在《中國哲學史》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出版專著《賈誼政治哲學思想研究》。培根鑄魂,立德樹人。為了落實總綱精神,開展紹興市“名師網上課堂”第四期教學活動,由紹興市教育局主辦,諸暨市教育體育局承辦,諸暨市楓橋鎮初級中學協辦。(孫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