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至31日,2024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總決賽爭奪賽中職組輕工紡織賽道二(服裝設計與工藝)賽項在重慶工商學校開賽。北侖職高服裝專業代表隊憑借卓越的表現,成功斬獲大賽銀獎第一名。
迎接挑戰,勇攀高峰
今年七月,國家教育部正式宣布將原來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升級為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該賽事由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聯合主辦。大賽對原來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內容設置、參賽設備及比賽時長等多個方面進行了重大革新。參賽人數由固定的2人變為自主確定人數(不超過4人),競賽內容從統一的技能操作賽題變為“技能操作+現場講解”的符合模式,比賽時間也從7小時大幅縮短至1小時,考核方式更加科學、多元、貼近市場需求。
本次比賽依據服裝設計與工藝的專業要求,緊密結合生產、管理、服務一線崗位的實際需求和實踐規范,聚焦服裝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旨在培養符合服裝行業發展趨勢的技術創新人才。比賽不僅考驗選手的實際動手能力、規范操作意識,還著重考察他們的創新創意水平、團隊合作精神。這些變化和要求,對參賽選手提出了全新的挑戰。
大賽共有來自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各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48支代表隊的192名選手參賽。
慧心巧思,匠心獨運
與往屆比賽“統一考試,統一命題”的形式相比,本屆比賽的最大特點在于其高度的自主性。參賽隊伍需要依據項目任務進行分工,同步進行技能操作和現場講解,這不僅考驗了選手的專業技能,還鍛煉了選手的選題能力與臨場應變能力。
比賽期間,北侖職高服裝團隊分工明確、默契配合。樂東東、耿佳穎、毛瑩穎、張琬琦四位選手在比賽中充分展示了對服裝款式特征的深刻理解與精湛制作能力,并憑借精益求精的態度和嫻熟的實操技能,生動的講解,讓評委直觀項目精髓,贏得了評委的高度認可。
賽后,樂冬冬在獲獎感言中激動地說:“能獲得全國比賽的獎牌,這和我們三年來的辛苦訓練是分不開的。同時,站在這里,我深感責任重大。這個獎項對我來說,既是終點,也是新的起點。它證明了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但同時也提醒我,前方的路還很長,我需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不辜負這份榮譽。”
帶隊教師胡偉英賽后也說到:“我們要以此次比賽為契機,總結經驗。之后,我們將針對失分點展開專題復盤,鉆研賽制,練好本領,以積極向上的心態、銳意進取的姿態、奮發有為的狀態迎接市賽。”
夙興夜寐,團隊協作
新賽制的突然發布,打亂了之前的訓練節奏。但是,有困難,就要解決它。面對大賽形式的全面革新和極其短暫的備賽時間,北侖職高服裝專業的參賽團隊不畏艱難、堅持不懈,幾位指導教師積極研讀文件、調整備賽策略;參賽選手們則克服重重困難,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
指導老師們為選手們安排了系統且嚴格的訓練。胡偉英、殷吟、宋冠赟、王培蕾、鄭雙飛幾位老師通力合作,設計項目。針對項目技能要點,分項分點指導學生訓練,確保學生能夠掌握每一個細節,在技能上精益求精。面對比賽的壓力,胡偉英老師和殷吟老師不僅是技術上的指導者,也是學生心理上的支持者。她們常常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幫助選手建立自信,以最佳狀態迎接比賽。
期間,服裝專業教研組也積極凝聚團隊智慧,貢獻團隊力量,為參賽師生提供無私的幫助和專業的指導。學校也給予了全力支持,不僅特別邀請了行業內的專家來為選手進行指導,還為參賽團隊提供了良好的訓練環境和充足的資源支持。
踵事增華,永無止境
本屆大賽不僅是一次職業技能的比拼,更是一次中職師生綜合技能和職業教育成果的展示。它在提升專業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檢驗教學成果、引領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本次大賽,北侖職高服裝專業師生不僅展現了扎實的專業技能與出色的綜合素養,同時也展現了學校專業建設與職業人才培養的優秀成果。
未來,北侖職高將繼續秉持“崇德、篤學、精技、創業”的職業教育理念,繼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推動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葛飚明 王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