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農村的施星仁,學的是農業專業。1991年畢業后,他便一直在湖州市吳興區農林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糧經站從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2007年,帶著“科技強農”的初心,施星仁辭職下海,創辦了吳興金農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一心致力于瓜果蔬菜產業化發展。
30多年來,他一直以“匠心精神”進行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獲發明專利15件、國家星火計劃成果1項、省科技成果1項、主持或參與制定省市地方標準5個。積極引進、推廣優良新品種,1992年首次引進水稻輕型栽培直播技術,至今推廣面積已達100多萬畝次。2000年以來,引進瓜果蔬菜優良新品種100多個,成功推廣應用43個,種植面積累計達5000余畝次。目前,他創辦的吳興金農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已成為當地農業科技成為當地農業科技成果的展示窗口、設施農業重大共性技術的研發基地、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基地。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在“種”上發力,解決“卡脖子”難題。當前,我國的瓜果蔬菜優良品種70%以上來自國外、境外,“洋種子”不僅占據了較高的市場份額,價格也遠高于國內種子。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種業依然存在較大差距,甚至存在被“卡脖子”風險。施星仁深知種業的重要性,自加入蔬菜產業聯盟后,他與浙江大學汪炳良教授等專家開展新品種選育、項目研究、標準制定、新品種推廣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在櫻桃番茄規范化栽培、甜瓜新品種選育方面成績突出。
他先后參與選育出口感鮮甜、果實美觀、產量高、易坐果的早中熟厚皮甜瓜雜交一代新品種“浙甜401”,該品種對比其他品種每畝增產20%,售價高20%~30%,每畝效益增加2000元以上,2020以來,連續多年被省農業農村廳推薦為浙江省主導品種;外形美觀、果肉飽滿、松脆爽口、風味鮮甜的厚皮甜瓜新品種“浙甜 105”連續3年獲省優秀西甜瓜品種稱號,也是2022年浙江省瓜菜種業博覽會推介品種,2022年在湖州市脆肉型厚皮甜瓜栽培上的占有率達30%以上。通過這些自主選育新品種及配套技術示范推廣,提升了吳興金農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現代種業發展水平,為打造特色品牌農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助推企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用智能技術為農業插上翅膀
在“用”上擴展,解決“勞動力”難題。作為“新農人”,施星仁把解決農業難題的秘訣放在智能化、機械化上,讓科技為農業插上翅膀。2012年,施星仁嘗試引進智能化操作設備,園區內各種智能化設備用于生產隨處可見。公司從蔬菜瓜果集約化育苗、耕地開溝作畦、噴藥、葉菜直播、微灌與水肥一體化等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有效解決了勞動力難題且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2年,公司又投資近4000萬元,用于建設、提升優質種苗數字化育苗中心和現代農業推廣綜合服務中心,兩個中心的建成將進一步推動農業現代化和服務體系建設,更好發揮企業的“龍頭”效應。現代農業推廣綜合服務中心主要涵蓋技術研發、技術推廣、數字化管理托管服務三大功能,通過數字化平臺,可以對合作農戶和生產主體的種植情況進行全程監測,從而更好地指導農戶進行科學管理。已建成投產的數字化育苗中心,達到年生產供應 500 萬株優質種苗的能力。
同心筑夢奔“共富”
在“引”上搭臺,解決“奔共富”難題。對此,施星仁一直在思考如何依靠平臺優勢,引領更多的農戶走上現代化農業致富之路。在多年一線服務的經驗中,施星仁充分認識到農業“分、散、小”現狀的弊端。因此,他采取聯盟、協會等合作形式向農戶推廣農業技術,專門成立農技服務部,打造瓜果蔬菜產業“一站式”全程服務模式,為完全不懂農業的新手進行“手把手”式幫扶指導,從品種、育苗、田間管理、品牌銷售等全方位幫扶,帶動市內和省內溫州、縉云以及省外云南昆明、吉林白山400多農戶從事櫻桃番茄生產,畝產值達2.5萬元以上,大力提升農戶自身創業能力,不斷提升農業效益,為助力產業興旺、服務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發揮了積極作用。
立足科技,服務“三農”,為社會生產優質農產品,為企業和當地農民增加更多財富。這是施星仁一以貫之的辦企核心理念。展望未來,他懷有一個美好的愿景:讓廣大農戶凝聚成團,在技術、管理、模式、資源、利益等方面形成緊密共同體,在一個大平臺中實現“共進退、同發展”,從而推動共同富裕,為現代農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不忘初心,借‘智’深耕,助力共富,用汗水和行動展示新時代新農人的新風采。”共富路上,施星仁深感責任更大,信心也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