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洞頭區2025年春季社區教育工作會議在洞頭區社區學院二樓會議室順利召開。在教育強國建設穩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的大背景下,會議聚焦社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建設凝聚力量。區教育局教育科干部,洞頭開放學院(社區學院)及各鄉鎮(街道)社區學校全體專職人員等21人參加會議。
表彰先進樹榜樣,政策解讀明方向
會議伊始,對2024年省現代化社區學校、省學習型社區、“浙里美”學習達人、省老年教育優質社會力量辦學點、市終身學習品牌項目等獲進行了表彰,并通報了社區學院及各社區學校的獲獎情況。這些榮譽不僅是對過去一年工作的肯定,更為全體社區教育工作者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隨后,教育科科長林攀術深入解讀《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他指出,到2035年國家將實現“學習型社會全面形成”的目標,構建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是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結合洞頭區實際,林攀術科長強調,要在原有《洞頭區創建省級學習型城市創建實施方案》基礎上修訂《洞頭區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實施方案》,力爭2026年申報成為新時代學習型城市省級試點。對此,各類社區教育機構需重點開展“學習型組織”建設、社會人員雙證制教育培訓、社區教育進文化禮堂活動等工作。同時,他對全體與會人員強調工作要求,要自覺遵守師風紀律,切實履行崗位職責,社區學院要積極發揮龍頭作用,帶動各社區學校提升辦學水平。
經驗交流促提升,精準把脈解難題
在業務研討環節,洞頭區社區學院及8所鎮街社區學校通過精心制作的PPT,全面梳理了2024年社區教育工作亮點,深入剖析存在的困惑,并提出了2025年的工作思路與措施。各校亮點紛呈,展現出社區教育的蓬勃活力。
鹿西社區學校的老年樂學教育模式成效顯著,鹿島講堂云直播教學平臺廣泛應用,教育經費籌措渠道多元;大門社區學校構建的“蘭心蕙”課程體系獨具特色,“共富夜校”開設二胡、葫蘆絲、聲樂、舞蹈等7門社團課程,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2024年“悅學蘭心 樂享舞臺”教學成果大型匯演贏得廣泛贊譽;昆鵬社區學校的柴燒甌窯課程規范有序,社會購買服務及經費多元籌措成效顯著;元覺社區學校成功入選省現代化社區學校,“全齡段·個性化”課程體系建立;霓嶼社區學校推行學員積分管理辦法,創成省學習型社區。東屏社區學校的老少樂學課堂、漁民畫課程培育活動深受群眾喜愛;北岙社區學校重視各年齡段人群培訓,助力居民素養提升;靈昆社區學校通過舉辦“社區文化節”“鄰里讀書會”等活動,營造濃厚終身學習氛圍;洞頭社區學院完成新校區擴建提升,學院制度建設與常規管理逐步夯實,理論研究與成果宣傳擴大影響。教育科和社區學院負責人對各校匯報進行了專業評析,肯定成績的同時,也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這種創新的展示匯報與專業點評相結合的方式,為社區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促進了各校之間交流互鑒。
錨定目標齊奮進,聚力開啟新征程
會議最后,社區學院和教育科解讀了《浙江省加快建設現代化社區學校促進鄉村社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洞頭區鎮街老年學校、村社老年學堂規范建設指引》等文件。教育科副科長陳松財仔細部署了2025年的“六項行動”。
一是“1+8+55+N辦學”行動,構建1所社區學院(老年大學)、8所社區學校(老年學校)、55所社區分校(老年學堂)與N個體驗基地(學習社團),織密“就近便利的學習網”,指導60%的村(社區)加強教學管理與活動拓展。二是“七優享服務”行動,完成成人初高中、專本科學歷提升。三是“共富夜校”行動,針對新型職業農民等開展各類職業教育培訓,引導社區學院與社區學校常態靈活分期開課,吸引更多人走進社區學習中心并展現學習者風采。四是“銀齡樂學”行動,推進鎮街老年學校與村社老年學堂達標視導,開展老年智能技術應用培訓,開展老年教育特色課程、學習社團等創評活動。五是“代際共學”行動,每月至少開展2期家庭教育進文化禮堂活動,盤活社區學習資源,培育一批“學堂+禮堂”學習共同體項目和未來社區(鄉村)學習場景。六是“智慧學習”行動,動員各社區學校積極招募兼職教師,開展基層多元化、個性化學習需求調查,征集開發在線課程資源,加大浙學通與學分銀行平臺的貫通應用。
一直以來,洞頭區社區教育工作深受區政府及多部門的好評。此次會議為2025年社區教育工作明確了方向,隨著工作機制的不斷優化、教育資源的進一步盤活,洞頭區社區教育正朝著“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目標穩步邁進,為高質量建設“海上花園”貢獻終身教育力量。(文字:王光偉、陳建略 圖片:楊志斌、郭海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