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端午佳節臨近之際,為深入挖掘傳統文化承載的家國情懷與民俗智慧,以鮮活實踐厚植新時代青年文化自信,5月29日,湖州中等衛生專業學校攜手長興縣文化館、中醫院、學苑社區,以“非遺對話、中醫體驗、節氣漫游”為脈絡,在校園搭起傳統文化沉浸式舞臺。通過“行走的語文課堂”,帶領學生沉浸式體驗,讓全校師生在知行合一中感受中華文明的千年智慧。
非遺傳承人攜泗安小五子酥糖、白峴端午服飾、紫砂壺、紫筍茶等技藝驚艷亮相。紫砂匠人指尖流轉的泥胚塑形、茶藝師行云流水的紫筍茶沖泡技藝,引得學子駐足驚嘆。呂山盤紙非遺展位前,一張張普通彩紙經折疊、盤繞化作栩栩如生的龍鳳圖騰,學生們在傳承人手把手指導下體驗“指尖上的東方美學”。
長興縣中醫院專家團隊打造的“本草探秘”專區成為衛校學子的實踐課堂。古法炮制中藥香牌制作環節,讓典籍中的配伍智慧躍然掌心;傳統刮痧的實操體驗區,成為中醫藥外治法的生動教學現場。“原來《黃帝內經》‘天人相應’的理論可以這樣具象化!”護理專業學生李文捷在制作香囊時,仔細比對藥材配伍比例后感慨道。
學苑社區更是打造了“反詐中醫奇妙匯”,利用抽取反詐盲盒和手作艾草香囊兩個活動,既筑牢了全體師生的反詐“防火墻”,又帶領大家體驗了中醫文化精髓。
學校29個班級以端午和二十四節氣為主題,打造出創意紛呈的游園展位。22護理升學班“白露清露”體驗臺前,同學們用竹箸夾取象征露珠的黑豆,在30秒限時挑戰中感受“白露身不露”的養生智慧;24藥劑1班雨水展位的“漆傘”工坊里,同學們轉動傘柄,桐油浸潤的傘紙便暈染出雨水三候的漸變:獺祭魚的青灰、鴻雁來的黛藍、草木萌動的翠色;24五貫藥學班“春分工坊”里,手作風車與紙鳶載著《齊民要術》記載的春播記憶迎風轉動;24五貫護理班的端午展位上手作魚燈、自制香囊體驗,將屈原精神與民俗娛樂巧妙結合。
本次游園會創新采用“校醫文社協同”模式,將非遺活態傳承、中醫文化傳播與職業教育特色深度融合。通過可觸摸、可品鑒、可傳習的立體化實踐,讓文化基因深植青春血脈。在衛生職業教育與優秀傳統文化雙向賦能的新格局下,中職生作為技術技能人才儲備軍,亟需在文化根脈中筑牢職業信仰,在古今對話中培育創新底氣。未來,學校將持續搭建傳統文化育人平臺,讓文化自信成為學校學子鑄就匠心的精神底座,在知行并進中實現技藝傳承與文明賡續的同頻共振。(王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