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下午,連綿的夏雨浸潤著孝豐古鎮,安吉社區教育學院孝豐分院的多媒體教室內卻暖意融融,氣氛莊重而溫馨。30余位學員冒雨前來,齊聚一堂,在授課教師陳智盛的引領下,共同開啟了一場探尋孝道源流、感悟新時代孝義的文化之旅。本次課程聚焦“孝文化”,深入挖掘孝豐深厚的孝道底蘊,解讀“孝”字真諦,并探討其在當代社會的傳承與發展。
窗外雨聲淅瀝,室內思緒綿長。陳智盛老師以深厚的學識和飽滿的熱情,引領學員穿越時空,追溯“孝豐”地名的由來——這片土地自古便以孝行聞名。他特別指出,在中國流傳千年的《二十四孝》故事中,竟有兩則感天動地的孝行典范(“孟宗哭竹生筍”、“郭巨埋兒奉母”)就發生在孝豐這片土地上,這不僅是地方的無上榮光,更是孝道精神在此地生生不息的鮮活見證。隨后,陳老師從漢字本源入手,對“孝”字進行說文解字式的精妙解析,揭示其“子承老也”的深刻結構內涵,闡述其“善事父母”的核心倫理意義,讓學員從字形字義中領悟孝道的初始精神。課堂的升華之處在于,陳老師并未止步于歷史,而是將目光投向當下,探討“新時代的孝”。他結合現代社會家庭結構變化和生活方式變遷,引導學員思考如何在快節奏生活中踐行孝道,如何將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賦予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內涵,如精神贍養、尊重長輩的自主選擇、構建和諧代際關系等。
此次培訓,是孝豐分院立足地方文化根脈、深化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分院巧妙利用“孝豐”這一得天獨厚的文化地標,通過系統化、學理化的講解,不僅加深了學員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更將抽象的孝道倫理轉化為可感、可知、可行的現代生活智慧。在陳智盛老師深入淺出的講授中,古老的孝道煥發出新的生機,滋潤著每一位學員的心田。
“陳老師的課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們孝豐的名字承載著這么厚重的美德故事!新時代的孝,講得實在,我們既要傳承,更要創新,讓孝順父母成為日常。”一位學員在課后深有感觸地分享道。這場在雨聲中進行的孝文化課堂,如同一股清澈的泉流,滋養著社區的文化土壤,讓孝豐的“孝”字招牌,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溫暖而持久的光芒。(周國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