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由諸暨市職業教育中心、紹興護士學校、諸暨技師學院、諸暨東望幼兒園四校聯合開展的紹興市教學創新團隊跨界融合聯合教研活動,呈現出一系列打破學科邊界的創新課堂,從機械設計到幼兒保育,從急救實訓到職業道德培養,一系列跨界融合的創新課堂正在這里綻放異彩。四所院校通過“雙師同臺+數字賦能”的教學模式,讓跨界融合的職教新生態在課堂中綻放異彩!
匠心傳承·文專融合的創意之光
諸暨技師學院的葫蘆燈具設計課堂率先拉開帷幕。正高級教師宣國強帶領青年教師團隊,將機械設計、電子電工與美術三大專業有機融合,宣老師親自演示樣條曲線繪制技法,青年教師分組指導學生完成電路連接與藝術裝飾。學生們在跨學科實踐中,既掌握了機械制圖技能,又培養了藝術審美能力。
這堂創新課充分展現了正高級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為培養復合型技術人才提供了新思路。課后,學生們紛紛表示:“這樣的跨界課堂讓我們看到了不同專業融合的無限可能。”
生命守護·急救實訓的跨界智慧
“不好!寶寶被糖果卡住了!”在諸暨職教中心的智慧教室里,一場驚心動魄的急救演練正在進行。幼兒保育專業張艷老師與護理專業石佳茹老師聯袂開展《氣道異物阻塞應急處置》公開課。課堂創新采用“VR+實體”雙軌模式,學生先在虛擬平臺演練海姆立克手法,再通過特制馬甲進行實體操作。雙師協同有效解決成人手法兒童化難題。課程還設置“家長panic”情境劇,讓學生在搶救同時練習安撫技巧,全面提升職業素養。“這堂課讓我們既掌握了急救技能,更讀懂了保育員的使命。”參與學生如是說。這場跨界教學實踐,為培養“技術+情懷”兼備的新時代保育人才提供了鮮活范本。
德技并修·職業道德的創新實踐
思政課教師孟玲玲帶領著城軌專業的學生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軌道交通從業人員職業道德規范》公開課。課程突破傳統說教模式,創新采用“情景浸潤+文專融合”教學法,取得顯著成效。課堂以地鐵宣傳片導入,通過《軌道交通人的24小時》案例,生動詮釋“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等職業規范內涵。學生們分組扮演司機、站務員等角色,在模擬票務糾紛、應急故障等場景中,既鍛煉實操能力,更深刻體會職業道德的實踐價值。
樂潤童心·音樂教育的跨界探索
諸暨職教中心幼兒保育專業周璐老師與諸暨東望幼兒園的郭淑芳老師共同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跨界融合課,主題為“樂潤童心——音樂情緒識別與運用”。此次課程旨在通過幼兒園過渡環節的音樂選配,提升幼兒保育專業學生的音樂情緒識別與運用能力,深化對幼兒園教育實踐的理解。
幼兒園老師親切的引導,讓課堂充滿了真實的崗位氛圍,使學生們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幼兒園過渡環節中的音樂選配需求。課后學生們表示,通過這次課程,他們不僅學會了如何識別和運用音樂情緒,還增強了職業認同感,對未來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觀摩公開課后,創新團隊成員分四組開展深度研討。幾位創新團隊的導師點評道:“這種‘專業跨界、院校聯動’的模式,正是新時代職教改革的破題之鑰。”
從機械工坊到幼兒園教室,從急救實訓室到軌交模擬艙,這一系列創新課堂生動詮釋了“跨界融合、協同育人”的教育理念。未來,諸暨職業教育將繼續深化教學改革,為培養新時代復合型人才探索更多創新路徑。(徐狄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