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王鈺雯、茅夢婕、朱紅創新教學團隊跨界融合聯合教研活動在紹興財經旅游學校舉行。活動由紹興財經旅游學校、紹興市柯橋區職業教育中心和紹興市中等專業學校聯合開展。
活動共開設4節跨學科融合公開課,分別是祁軼敏、徐南南老師的文專融合課堂《傳統泡茶模式與新茶飲的碰撞》;任曉燕、俞丁萍老師的學科嵌入課《解字說“貨”——漢字美學賦能直播助農》;楊曉云、杜婷婷的老師文專融合《跨境貿易B2B的傭金計算》;馮琳琳的老師學科嵌入課《小米su7的“金”彩預存》。
第一節:茶藝與會計的時空對話
本節課以“傳統茉莉泡茶與新茶飲的碰撞”為主題,通過“做中學”模式融合技藝與經營思維。課堂開始,學生分組展示蓋碗沖泡茉莉花茶的四道湯技法,鞏固傳統技藝;隨后結合市場調研數據,分析老茶館模式利弊,并學習新式茶飲標準化流程(SOP)。教學創新點在于引入《財務管理》的“量本利分析”,學生現場計算單杯茶飲成本與盈虧平衡,理解經營邏輯。實踐環節中,小組以“鮮果+茶+糖+小料”為公式創作茉莉調飲套餐,兼顧美學擺盤與成本定價,最終進行作品推介與利潤分析。課后任務延伸至校企合作茶館的真實場景,強化市場應用能力。整節課突破“重技藝輕經營”的傳統局限,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
第二節:電商與語文的浪漫邂逅
本課《解文說“貨”——語言美學賦能直播助農》旨在通過語文與電商的融合實踐,培養學生在直播助農場景下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精神。課程以“鄉村振興”為背景,圍繞直播話術的構建與應用展開教學。同時,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共鳴能力,引導學生將地域文化自然融入直播話術,實現情感與產品的有機結合。通過小組合作設計直播話術并進行模擬展示,學生不僅能夠提升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還能增強團隊協作意識,樹立社會責任感。課程最終目標是讓學生理解直播助農對鄉村振興的推動作用,掌握將語言美學與電商實踐相結合的技能,為家鄉農產品打開新的銷售渠道。
第三節:外貿與數學的破界共生
本課程主要圍繞跨境貿易B2B場景中的傭金計算展開教學。內容涵蓋傭金的定義、中英文表示方法,以及含傭價、凈價和傭金的計算公式。在課程的設計中,通過數學“率”的概念打通傭金計算公式的理解和推導,文專融合助力學生的外貿理論學習。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能夠掌握傭金計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夠在國際貿易B2B應用場景中靈活運用。
第四節:法學與會計的思維共舞
本課《小米 SU7 的定金預存》運用 BOPPPS 模型實現法學與會計的跨界融合,旨在培養學生跨學科分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導入環節以小米 SU7 熱門案例激發興趣,引出法律風險與會計處理問題;目標明確法律合規判斷與會計核算準則兩大核心;前測檢驗學生對定金概念與收入確認原則的基礎認知;參與式學習中,通過案例研討剖析定金條款法律效力與 “合同負債” 科目應用;后測以情景模擬強化知識運用;總結環節梳理雙學科協同對企業決策的重要性。該課程引入法務與財務實戰經驗,增強教學的實踐性與直觀性,進一步提升跨學科融合教學效果。
集中評課研討階段,教學創新團隊的教師針對這四節課展開熱烈而深入的討論,旨在打破學科壁壘、整合多元視角,推動教學評價向立體化、創新化發展。這四節跨界融合課,每一節都是一次大膽的嘗試,每一次嘗試都帶來新的驚喜。它們打破了學科之間的壁壘,讓知識在碰撞與融合中煥發出新的活力。這樣的課堂,不僅傳授知識,更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未來,需進一步探索 “學科+技術+實踐” 的深度融合路徑,讓評課成為撬動課堂改革、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支點,為培養適應跨界時代的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精彩的跨界課堂,帶領學生在知識的廣闊天地中自由翱翔。(馮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