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市、區)教育局,各高等學校:
2026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將在杭州召開。為充分挖掘和培育浙江數字教育特色案例,彰顯人工智能顯示度,力爭在2026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呈現可復制可推廣的“浙江樣本”,特組織開展數字教育典型應用案例征集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主體與要求
(一)申報主體:各市、縣(市、區)教育局,各高等學校、中小學校(含中職學校、特殊教育學校,下同)、幼兒園。
(二)案例要求:案例需展現先進性、創新性、示范性及可推廣性,展示新技術如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價值;申報案例應取得實際成效,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和認可度。
二、申報時間
申報截止日期為2025年7月25日。
三、征集范圍
圍繞《浙江省數字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浙江省推進“人工智能+教育”行動方案(2025—2029年)》《浙江省人工智能賦能高校教育教學創新提質行動方案(2025—2027年)》的重點任務,聚焦技術賦能學、教、研、評、管等場景,征集成效顯著、可展示、可復制推廣的典型案例,具體方向包括:
(一)智慧教育環境:構建融合虛擬與現實的未來學習中心,利用智能技術和自然交互,提供全面的學習支持,促進個性化和自適應學習。
(二)教育大模型:整合多學科資源,包括微課、教材、題庫、學術資料、實驗操作視頻、課堂實錄等,建立可本地部署的垂直大模型。通過清洗語料和指令微調,滿足個性化場景需求。
(三)教育智能體:利用人工智能,幫助改進教學流程和評價體系,提供實時互動的學習支持和個性化反饋,促進個性化教學和學習,培養創新人才,支持智能教學管理和科研。
(四)智能化課程:基于知識圖譜和能力發展模型,全面升級課程及教材體系,積極發展多媒體、交互式、智能化的數字課程。
(五)未來教師:開展人機協同教學實踐,創新“師—機—生”三元共生模式,推動教師角色轉型與能力提升,培育適應智能時代的“未來教師”。
(六)教育評價:運用數字技術實施“數字畫像”,開展全流程過程性評價,進一步提高教育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和可信度,同時增強評價過程的科學性、專業性和客觀性。
(七)數智化實踐教學:構筑云邊端協同的智能基石,營造虛實交融的實踐場景,借助數字孿生技術精確還原工程實踐環境,融合AIGC生成虛擬仿真實驗任務,達成多模態交互式實踐,展示以無邊界學習為核心的“未來課堂”。
(八)教育科研:借助智能研究支持系統,開展文獻審查與分析、實驗方案設計、模擬實驗環境搭建以及數據分析處理等工作。
(九)未來學校:在技術賦能的推動下,空間、課程、教學、教研、評價等方面呈現出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全新樣態學校。
(十)國際合作交流:通過數字教育鏈接國內外教育資源,重點包括與國(境)外開展的境外辦學(如魯班工坊、絲路學院、在線課程合作)、國際中文教育(如數字化中文教學平臺、遠程中文課堂)、中外合作辦學、國際慕課合作、跨國聯合科研、師生文化交流等,探索“同上一堂好課”跨境教學模式。
(十一)教育治理:智能監測教育資源需求,優化公共服務管理,構建智能化多重安全防護體系,實現規劃布局等科學決策。
(十二)智慧教育平臺:推進國家和地方智慧教育平臺在學、教、研、評、管的全過程深度應用,探索建立數字資源多主體供給機制、資源評價優化機制、多元投入保障機制、數字化發展評價與激勵機制。
(十三)其它應用場景:元宇宙、具身智能等前沿技術賦能教育教學的其它場景。
四、推薦流程
(一)高校、杭州外國語學校和浙江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報送。案例以學校為單位報送省教育廳,每個高校案例數量不超過3個,杭州外國語學校、浙江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案例數量不超過1個。
(二)設區市教育局推薦。市本級、下轄縣(市、區)教育局和中小學、幼兒園的案例由設區市教育局研究推薦,每個設區市推薦數量原則上不超過30個。
(三)專家指導。省教育廳委托專業團隊,對推薦的案例進行研究,確定并公布典型案例名單。經過跟蹤、指導、培育,將擇優推薦至教育部,在2026世界數字教育大會集中展示。
五、其他事項
請各設區市教育局及直接上報的學校填寫《數字教育典型應用場景案例匯總報送清單》(附件1)、《數字教育典型應用場景案例申報書》(附件2),提交數字教育典型應用場景案例(模版見附件3),并于2025年7月25日前以電子郵件方式報送至省教育廳。郵件標題請注明“數字教育典型應用場景案例+單位+電話”字樣。
聯系人: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任麗園,聯系電話:0571-88277051(浙政釘同號),郵箱:jyjszx2025@163.com。
附件:
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
202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