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宋韻的雅致遇見八一的赤誠,當壽星的笑顏映著軍魂的榮光,7月30日上午,筧橋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筧橋街道社區(qū)學校與俞章社區(qū)聯(lián)合主辦的“慶俞年——穿越千年的生辰‘宋韻丹心?共慶八一’崇軍愛老生辰會”,在俞韻幸福鄰里坊拉開帷幕。這場為7月、8月生辰的87位長者與15位退伍軍人量身打造的盛會,以宋文化為脈、以軍魂為骨,讓千年古韻與八一精神在共慶生辰的溫情中,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與傳承。
宋韻為箋,書寫軍民深情
“宋韻的雅致里,藏著家國情懷;軍人的脊梁上,扛著萬家燈火。”社區(qū)領導方國富的致辭,點出了這場盛會的內(nèi)核。活動從一開始便將宋韻與軍魂緊緊交織:退役軍人施國華、周運山與宣雅書畫院劉承龍并肩而立,在素凈的宋扇上揮毫潑墨,“無憂”二字寄寓對長者的祝福,“軍魂”二字鐫刻對軍人的禮贊。扇面輕搖,墨香裊裊,既是宋式雅致的生動呈現(xiàn),更是軍民情誼的細膩書寫——宋韻成了傳遞敬意的載體,軍魂成了浸潤溫情的底色。
勛章映燭,淬煉精神傳承
“祖國不會忘記,不會忘記你……”悠揚的旋律中,戴冬富、朱永昌等5位退役軍人代表緩步登臺。今年恰逢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王建英、倪佳佳等領導為他們佩戴的紀念章,在燈光下熠熠生輝。這枚勛章,是歷史的見證,更是軍魂的延續(xù);而社區(qū)送上的定制書法扇,則以宋韻之形,將這份榮光輕輕包裹。
當88歲的陳連生夫婦與領導共同切開印著“八一建軍節(jié)”字樣的蛋糕,全場齊唱生日歌時,時光仿佛在此刻凝固:老兵胸前的勛章與壽星鬢邊的銀絲相映,軍旅的榮光與生辰的甜蜜相融。這一幕,正是“崇軍愛老”最生動的注腳——軍魂的傳承,從來不只是歷史的記憶,更是融入日常的溫情守護。
時空對話,奏響永恒軍魂
“情?古今劇場”中,身披鎧甲的宋代將軍與現(xiàn)代軍人隔空對話;大屏上,古代戰(zhàn)場的烽煙與現(xiàn)代軍營的號角交替閃現(xiàn),鎧甲的冷光與軍裝的颯爽交相輝映,這場穿越千年的靈魂共鳴,道破了軍魂的真諦:從宋代將士的“精忠報國”到當代軍人的“強軍有我”,那份“為國為民”的赤誠,從未因時代變遷而褪色。
隨后,上城區(qū)社區(qū)學院藝術團的“文化走親”表演接力登場。舞蹈里有宋式的婉約,歌聲中含軍旅的豪邁,旗袍秀的雅致與軍歌的鏗鏘相映成趣。每一個節(jié)目都是一次宋韻與軍魂的碰撞,每一次掌聲都是對“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精神的共鳴。
活動落幕時,老人們手中的宋扇、老兵胸前的勛章、合影里定格的笑臉,共同勾勒出一幅“宋韻丹心?共慶八一”的溫暖畫卷。這場生辰會,早已超越了簡單的慶祝——它是一次文化的尋根,讓宋韻雅致在新時代煥發(fā)生機;更是一次精神的接力,讓八一軍魂在古今對話中代代相傳。而俞章社區(qū)的這份溫情,將繼續(xù)以宋韻為墨、以軍魂為筆,書寫更多關于傳承與守護的故事。(蔣旭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