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茜茜,一名來自鄉村一線的返鄉青年茶農,憑借著對茶的熱愛和對學習的執著,一路從普通茶農成長為國家一級茶藝技師、一級評茶技師、浙江工匠、省鄉村工匠名師、浙農英才、D類人才,并獲省青牛獎、省金雁獎、省茶藝大賽一等獎等榮譽。16年的茶學之路上,始終堅持“終身學習”的意志不動搖,不斷汲取知識,持續提升自我,從青澀新人成長為行業佼佼者,她用努力詮釋著學習改變命運,以堅持彰顯知識的力量。

一、潛心學習,學有所成鑄專業
一是堅持提學歷。2009年,19歲的胡茜茜懷揣著對茶的熱愛,踏入茶行業。面對起點低的困境,她沒有絲毫退縮,反而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和對知識的渴望,把工作之余的時間都充分利用起來,開啟學歷提升之路,從高中一路拼搏至本科,并榮獲16項省市級重要榮譽,成為“浙江工匠”“浙農英才”等。面對同行的疑惑,她堅定地說:“書到用時方恨少,終身學習能讓我看到更大的世界。”
二是堅持提能力。從2012年起,她便踏上了茶技能學習培訓之路。10余年來,參加31次國家級、省級及民間茶藝大師專題茶技能培訓班,以及47次茶學相關能力提升學習,內容廣泛,涵蓋制茶技術、評茶技術、茶藝技能等多個方面。辛勤的付出終有回報,她成功取得一級評茶技師、一級茶藝技師、二級制茶師等資質,成為茶行業的高技能人才、D類人才。
三是堅持提科技。有了自己的農業科技公司之后,她更加注重科技知識的學習與運用,親自帶領技術團隊和浙江大學團隊合作,完成《省級高品質綠色科技示范基地》《多品類平陽黃湯產品開發與示范》等項目研究,技術持續改良。經過5年開發和試制,產品品質不斷提升,深受社會及行家好評,榮獲特別金獎3項,金獎11項,3項專利、2篇過刊論文、7項商標等。
二、匠心傳承,學有所獲促傳播
一是致力于傳播茶文化。胡茜茜深知,一個人的成長是有限的,只有帶領更多人一起學習進步,才能讓茶文化和茶技藝發揚光大。在全國開展各類公益講座、培訓1314場,惠及超10萬人次;作為縣人大代表,積極履職盡責,通過“平陽黃湯”文化進校園、社區、政府、企業等多種渠道,累計開展1216節公益茶文化課,有力推動社會參與茶文化學習。
二是致力于帶徒學技能。作為市茶藝技能大師工作室、市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領銜人,更把技能推廣做為使命,培育近3000人取得初中高或二級技師證書,帶出的徒弟中有22人次獲得市縣技術能手、茶藝大賽前三,其中徒弟張雪子獲評浙江青年工匠,并參與舉辦茶藝大賽5場,做評委12次,為茶行業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為更好的推廣茶藝,提升培訓的規范化,積極參與茶藝教材編制,在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飲品制作》等。
三是致力于賦能平陽黃湯。她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通過不斷的學習,開創了平陽黃湯精深加工的先河,持續推進“平陽黃湯”緊壓茶、凍干粉、茶葉食品等項目研究,首創融合茶香、花香、果香技術,推出“茶2次元”部分系列產品,如茶桂人、茶玫人、茶荔人等平陽黃湯再加工茶類品牌,為平陽黃湯品牌建設、技術推廣作出了積極貢獻,助力“平陽黃湯”成雙地理農產品,平陽縣成“中國黃茶之鄉”。
三、用心領航,學有所用助共富
一是做好技術指導。胡茜茜通過自身學習取得成績后,時刻不忘回饋農村,助力鄉親們共同富裕。她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開展針對性指導學習,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作為省鄉村工匠名師,深入一線擔任技術總監,為5 家企業改良技術,企業產值提升 400 多萬元,獲批中小型科技型企業。

二是做好增收指導。她將終身學習理念帶到助力茶農共富中去,組織鄉親茶農分小組加強崗位技能學習,并成立共富茶葉加工廠,聯營1300畝茶園,增加87個季節性崗位,盤活閑置勞動力76人,帶領更多的閑置勞動力參與采茶、挑茶、茶園修剪等工作,137位村民人均年增收超2萬元。
三是做好創業指導。作為90后農創客和市創業導師,她吸引鄉村青年加入團隊,耐心指導,督促他們學習平陽黃湯制作技術,52間茶館在全國各地相繼開設。同時,她積極學習新型運營模式,助力平陽坡南古街持續火爆,并與鳴山村聯營發展平陽黃湯茶產業,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0萬多元,吸引游客5萬人次,帶動鄉村旅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