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下午,海寧市2025“潮·未來”中秋民間扎燈比賽在浙江海寧南關廂歷史文化街區舉行。作為今年中秋系列文化活動的重點環節,本次大賽吸引了全市中小學、燈彩愛好者等百余人積極參與,共同在動手制作中感受非遺魅力,傳承傳統技藝,營造出濃郁溫馨的節日氛圍。
海寧市職業高級中學燈彩傳承教學基地的師生20人參加了本次比賽。師生們歷經一個多月的精心準備,日夜制作,成功完成了傳統宮燈、方勝燈及創意花燈的前期準備工作并在現場順利完成最后的制作。

在比賽現場,孫杰、壽斌杰及費志濤三位非遺傳承人精心指導,一盞盞造型各異、制作精美的燈彩在夜幕中綻放出絢麗的色彩,引得評委們紛紛駐足點評。


最終,來自工美248的吳禹汐、工美258吳伊琳兩位同學獲“最佳人氣獎”、工美248徐潔、工美259劉靜宜、工美259徐博雅、工美259易朔槿等4人獲“最佳傳承獎”、工美248朱一覽獲“最佳創意獎”,其余12位同學均獲得優秀獎的佳績。
據悉,本次活動由海寧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海寧市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海寧市硤石街道辦事處主辦,海寧市文化館、海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硤石街道黨建辦、海寧華燈會文化創意產業有限公司承辦,海寧市硤石燈彩研究會協辦。
大賽現場熱鬧非凡,組委會精心準備了各式制作材料,讓參賽選手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也能發揮創意。在一個小時的手工制作過程中,參賽選手創意頻出。傳承人則穿梭在每個選手之間,耐心指導技巧。現場歡聲笑語不斷,其樂融融。一盞盞造型別致、寓意團圓和美的燈籠陸續完成,展現了民間手工藝的包容與創新。經過專業評審從技藝傳承、創意設計、制作工藝、文化內涵等多維度綜合評定,最終評選出“最佳傳承獎”“最佳創意獎”“最佳人氣獎”等多個獎項。
制作環節結束后,一場別開生面的“迎燈快閃”活動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百余名選手手提自制燈籠,從南關廂歷史文化街區出發,沿著青石板路緩緩行進。五彩繽紛的燈籠組成一條流光溢彩的長龍,與古街的飛檐翹角、紅燈籠相映成趣,構成一幅動人的中秋夜景圖。
本次扎燈大賽不僅讓同學們接觸并學習了硤石燈彩這一傳統技藝,通過參加全市的大賽這一平臺向各級非遺傳承人學習的機會,又以互動展覽等豐富的形式向全社會展示了海職高非遺傳承教學的成果。硤石燈彩非遺技藝“見人見物見生活”,在新時代的年輕人群當中煥發新的光彩。(壽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