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下午,諸暨市楓橋鎮社區教育學校聯合諸暨市第二人民醫院,邀請主任護師卓周平與中醫科副主任鐘強,走進楓橋鎮先進村文化禮堂,為當地老年人開展健康養生科普講座,將專業醫療知識送到村民“家門口”。
卓周平以《氣道異物梗阻》為主題講解,圍繞“何謂氣道異物梗阻”“怎樣識別”“如何處置”“總結”四大模塊,用通俗語言結合清晰圖示,明確氣道異物梗阻是“呼吸道任一部位被異物阻塞,導致呼吸不暢或完全中斷”的危急情況。她列舉了生活中易引發梗阻的“吞咽過快、醉酒嘔吐”等7類場景,臺下老人紛紛點頭認同,直言“這些情況常碰到”;同時特別提醒“花生米、黃豆、葡萄干”等食物,以及“紐扣、小玩具、筆帽”等物品的潛在風險,建議老人照看孫輩時提高警惕,避免意外發生。在處置方法環節,卓周平詳細區分“不全梗阻”與“完全梗阻”的不同表現,重點講解“咳嗽自救”“背部叩擊”“腹部沖擊法(海姆立克法)”“胸部按壓法”四種應對方式,示范海姆立克法的操作要點,引得老人們躍躍欲試,直言“多學一種方法就多一份保障”。她特別強調,一旦發生梗阻,首要步驟是“緊急呼叫急救中心”,交由專業人員處置,確保救援科學有效。
隨后,鐘強以《頸椎病的預防和中醫治療》為題開講,從“什么是頸椎病”“頸椎病分型”“預防方法”“治療手段”“小針刀治療常見問題解答”五個維度,全面解讀頸椎病知識。他結合中西醫視角分析病因,既提及西醫關注的“頸椎退行性變”,也闡釋中醫所說的“風寒濕痹、經絡受阻”,讓老人對病因有更立體的認知。當鐘強描述頸椎病“眩暈頭痛、耳鳴耳聾、失眠多夢、肢體麻木、面紅目赤,常伴舌紅少津、脈弦”等癥狀時,臺下老人深有感觸,紛紛表示“這些痛苦太熟悉了”。針對預防,他提出“抬頭做人”的實用建議——時刻注意頭、頸、肩、背姿勢,避免長時間低頭導致頸椎疲勞;同時提醒“保持飲食健康,遠離煙酒”,還分享中醫養生知識,指出“胡桃、萸肉、生地、黑芝麻等食材有補腎髓的作用”,適合日常調理。作為“小針刀”療法傳承人,鐘強還詳細介紹了該療法的“原理、優點、療程及注意事項”。現場的金大爺聽得格外認真,他分享道:“三年前我做了小針刀手術,到現在都沒復發,效果特別好!”
講座結束后,老人們熱情不減,圍著卓周平、鐘強咨詢健康問題,兩位專家耐心逐一解答,并反復叮囑:“身體不適一定要去正規醫院就診,千萬別病急亂投醫、亂吃藥,科學治療才靠譜。”(諸暨市楓橋鎮中心學校 孫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