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秋葉被霜華輕吻,“霜降”的詩意便漫進了幼兒園。為讓幼兒近距離觸摸節氣的溫度、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諸暨市阮仕雙語幼兒園以“感知自然、體驗民俗”為核心,設計了一系列趣味活動,讓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解鎖霜降的秘密,把節氣的美好裝進童年。
解鎖民俗里的時節智慧
“霜降腌蘿卜”是刻在傳統里的生活智慧。活動伊始,老師帶著新鮮蘿卜拋出問題:“蘿卜長在土里還是樹上?”“我們吃的是蘿卜的根還是葉子?”帶著好奇,孩子們走進“快樂農場”親手播下蘿卜種子,期待泥土里的驚喜;回到教室后,大家圍坐在一起,洗蘿卜、切蘿卜、撒鹽腌制,看著清脆蘿卜慢慢入味。這不僅是一次民俗美食制作,更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懂得了“順應時節”的生活道理。


把霜降的甜藏進味蕾
柿子樹上掛滿橙紅的“小燈籠”,親子采摘活動就此開啟。家長和孩子手牽手,有的踮腳夠柿子,有的用小網兜穩穩接住,歡聲笑語灑滿果園。摘下“戰利品”后,孩子們圍在一起觀察:“柿子皮是光滑的還是粗糙的?”“里面的果肉是什么顏色?”最后品嘗時,軟糯香甜的口感讓味蕾記住了霜降的味道,師幼、親子協作的時光,也成了這個節氣最溫暖的回憶。

用巧思定格自然之美
霜降過后,園內樹葉換上五彩盛裝。老師和孩子們收集落葉,共同創作“霜降樹葉畫”:用面粉撒在各色落葉上,形成萬林盡染的美景,一片片普通的葉子在孩子們的巧手下煥發生機。這場創作不僅留住了秋天的美好,更讓孩子們在觸摸葉片紋理、搭配色彩的過程中,直觀感受霜降時節的自然之美。


在唱跳中讀懂節氣特征
“秋風陣陣涼,節氣到霜降……”輕快的童謠響起,孩子們伸出小手跳起霜降手勢舞:手腕輕轉模仿落葉飄飛,掌心相對比作寒霜凝結,簡單的動作里藏著對節氣特征的生動詮釋。孩子們在唱唱跳跳中輕松記住霜降的物候特點,也讓略顯抽象的節氣文化,變得靈動又可感。
從“做”美食,到“嘗”柿子、“創”畫作、“聽”童謠,孩子們從四個維度走進霜降。這場主題活動,讓節氣不再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是可觸摸、可體驗、可玩耍的生活日常,更在孩子們心中悄悄種下了親近自然、傳承文化的小種子。(諸暨市楓橋鎮中心學校 孫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