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至27日,2025年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教師教學設計與展示活動在青島舉行。在這場代表中職公共基礎課教學高水平的國家級舞臺上,永康市職業技術學校兩位老師歷經市賽、省賽層層選拔,最終憑借獨具匠心的課程設計與扎實的教學功底,在全國賽場脫穎而出,朱若天老師榮獲歷史學科典型案例并作現場展示,應玲艷老師榮獲語文學科展示案例,充分展現出永康職技校教師在課程改革前沿的探索力量。
一粒種子,照見文明交融的課堂敘事
朱若天老師的《一粒種子改變世界——中古時期的非洲》,以咖啡豆的全球旅程為線索,串聯起中古非洲與當代中國的文明對話。她從一粒非洲咖啡豆的傳播史出發,延伸至袁隆平水稻種子對世界的貢獻,在“種子”的意象中構建出一套理解文明交流的課堂范式。她的課堂不只是歷史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思維訓練——通過小物種窺見大歷史,在追溯與對比中,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與人文關懷。

一段聲音,重塑經典文學的當代表達
應玲艷老師則以《“凡人有感”播客節目制作——<平凡的世界>整本書閱讀教學》,探索出一條經典文學與數字媒介融合的教學新路徑。她以“新奇感—刺撓感—成就感”為教學邏輯,引導學生從被動閱讀走向主動創作。在播客節目的制作過程中,學生不再是文本的旁觀者,而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這一設計讓《平凡的世界》在聲音中重生,也讓語文課堂成為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實踐場域。

以課堂革命,回應職業教育的素養呼喚
最終,朱若天老師榮獲歷史學科典型案例并作現場展示,應玲艷老師獲語文學科展示案例。這兩份成績背后,是永康職技校教師在職業教育轉型中的自覺思考與主動回應——當技能與素養并重成為共識,公共基礎課如何找到自己的價值支點?他們的實踐給出了一種答案:歷史課可以成為思維訓練的載體,語文課可以成為表達實踐的舞臺。
從咖啡豆到稻種,從文本到聲音,教育的形式在變,但育人的本質未移。這兩堂課,不僅是教學技巧的展示,更是教育理念的具象表達。它們證明,真正有力量的課堂,始于知識,成于思維,終于素養。
未來,永康職技校將繼續鼓勵教師打破學科邊界、重構課堂形態,讓每一堂課都成為豐富且深刻的教育現場,在這場以素養為導向的課堂革命中,走出一條屬于永康職技校的創新之路。(傅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