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徒制在改善人才結構性供需矛盾、促進高質量就業、推動產教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趯崿F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精準匹配的目標導向,結合軌道交通專業技能人才培養實踐,提煉構建“四縱四深·縱深成網”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軌道交通專業技能人才培養的創新實踐路徑。針對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合而不融、供需錯位、支撐失效三大痛點,以強壯四軸、充實四度、密織四網為策略,構建“軸—度—網”三階遞進的技能人才立體培養路徑,力爭實現中國特色學徒制校企共生,推進產教融合事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職業教育;軌道交通;中國特色學徒制;產教融合
一、實施背景
軌道交通行業技能人才存量有需求,增量有空間。截至 2024年底,我國開通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12160.77公里,在建線路總規模5833.04公里,按每公里配置41位運營人員計算,在建線路需要運營人員24萬人左右,且既有技能人才的比例結構與其他行業相比,差距明顯,以技能人才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
職業院校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浙江交通技師學院與省內4家軌道交通企業開展“訂單培養”合作,以訂單培養實踐中國特色學徒制,累計開設訂單班10個,培養訂單班學員329人,實踐經驗豐富。在此基礎上,對技能人才培養過程進行總結,梳理三項痛點問題,為進一步提煉解決措施打好基礎。
一是合而不融。校企雙方在關鍵培養環節上往往存在目標錯配、資源割裂、權責不清的現象。崗位能力要求由學校主導制定,不利于滿足企業實際標準與動態需求;人才選拔評價標準多基于學業成績體系,企業實質性參與選拔的比重不高;課程設計與企業生產流程銜接不夠緊密;教學實施過程中,工學結合的程度較淺,難以復現企業真實工作流程;人才出口質量把關主體仍以學校為主,企業需要的崗位勝任力評價權重較低。以上現象充分體現出校企雙方在技能人才培養問題上的沖突,亟需梳理技能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措施,從而實現培養層面的縱向貫通。
二是供需錯位。校企合作的各類方式未能精準對接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之間的橋梁,雙方存在雙向的供需錯位問題。課程建設上,行業政策導向與學校課程體系銜接不暢,課程滲透浮于表面;師資協同上,學校教師下廠實踐制度和企業導師制度流于形式,雙方難以形成合力;技能共建上,缺乏穩定的政策與資金保障,實訓基地建設落后于需求;就業招新上,學校培養的人才與企業用人標準有落差,導致學生就業迷茫、企業招新困難。以上現象體現出當前共生模式的錯位痛點,亟需采取措施,促進政校行企在技能人才培養層面的深度共生。
三是支撐失效。校企合作培養技能人才的環境支撐作用薄弱。職業文化不成網,難以滲透學徒成長過程;政策牽引不成網,難以有效激發校企合作積極性,資源整合碎片化、需求不聚焦;過程監控和質量評價機制不成網,導致培養成效難以保障;區域協同不成網,無法在區域內形成輻射效應。
以上三大痛點問題亟待解決。
二、主要做法
針對職業院校與企業人才培養中存在合而不融、供需錯位、支撐失效三項痛點問題,學校探索了以四個縱向貫通、四項深度參與、四張產教融合網構建“四縱四深·縱深成網”的軌道交通專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形成“軸—度—網”三階遞進,深入總結了中國特色學徒制的創新實踐路徑。

圖 1.“四縱四深·縱深成網”模式圖
(一)強壯“四軸”,學徒培養“縱”向貫通
以“四軸”貫穿學徒培養全過程,疏解“合而不融”的痛點。強壯崗位標準、入口質量、核心支撐、出口質量四軸,實現學徒培養“縱”向貫通,為充實四“度”打好框架基礎。
第一,強壯崗位標準軸。定制“雙主體、三嵌入”人才培養方案,開發“崗位能力清單”。“雙主體”協同共建,需求共定、資源共生、過程共管,以專業建設委員會載體,以崗位需求為導向,共同開發“崗位能力清單”,動態更新需求模塊,定制培養方案。“三嵌入”協同實施:產業標準嵌入課程鏈,將行業企業工作標準拆解、重組,融入工學一體化課程;生產場景嵌入教學鏈,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形成工學一體化工作站建設標準;崗位認證嵌入評價鏈,“工班化”學生小組,“工單化”學習任務,以企業崗位認證標準評價學生學習效果,反哺課程內容迭代。
第二,強壯入口質量軸。嚴格生員選拔,建立“學習成績+身體素質+職業素養”三維評價體系。訂單班委培生選拔工作主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完成,軌道交通企業全過程參與選拔,共同把好入口關。
第三,強壯核心支撐軸。聚焦教學建設,以“兩主線、兩融合”課程體系和“三層次、三優質”工學一體教學方式打磨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鋼軌。校企協同構建軌道交通崗位職業核心能力培養體系,提升學生職業崗位勝任能力,建立“技術技能”和“職業素養”兩主線,“教學內容”“競賽內容”和“考證內容”三融合的課程體系;以工學一體化優質課堂、優質課程、優質專業建設為方向,優化教學方式方法,形成“課堂層、任務層、課程層”三層遞進的教學體系。
第四,強壯出口質量軸。協力生員驗收,對標企業崗位能力標準,以崗位要素評價專業學生學習成果,校方考核學生日常的綜合素質、成績,企業實施驗收集中考核,結合企業兼職班主任評分,檢驗訂單班學員的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確保人才輸出符合企業標準。
(二)充實“四度”,“政校行企”深度共生
以“四度”深化合作機制落實,疏解供需錯位痛點。依托“四軸”,在政行支持下,企業深度參與技能人才培養,充實課程滲透度、師資協同度、技能共建度、就業滿意度,以此為契機拉近政校行企距離,為最終建立產教融合“大網”提供落腳、支撐。
第一,充實課程滲透度。政行牽引,發揮軌道交通產教融合聯盟作用,團結行業企業,組建專家團隊,以“兩主線、三融合”課程體系引入行業、企業力量,促進專業工學一體化教學改革。
第二,充實師資協同度。依托產教融合聯盟,“內培外引,雙兼互聘”打造高質量雙師團隊,提升教師能力;企業導師,把現場問題帶入課堂,提升現場結合度。
第三,充實技能共建度。政策支持,為技能共建提供資金保障;行業賦能,舉辦中等職業學校職業能力等系列行業大賽,在校園內營造了濃厚的“技能成才、技能報國”氛圍;引企入校,優化形成工學一體化工作站、實訓室,提升校內學生和企業員工雙方的技能水平。
第四,充實就業滿意度。塑造沉浸式工作場景,以“智慧+”教學管理生態加固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兩條主線,借助信息化手段,形成校企教學資源共享庫;依托五育評價數據中臺,開展軌道特色職業素養培育行動,培育工匠精神,塑造職業目標,提高學生就業滿意度、企業用人滿意度。
(三)密織“四網”,產教融合“縱深”成網
在“強壯四軸”夯基壘臺、“充實四度”立柱架梁的基礎上,密織“四網”,形成“軸—度—網”三階遞進,最終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產教融合網絡,疏解支撐失效痛點,以“四縱四深·縱深成網”的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中國特色學徒制向縱深發展。
第一,密織職業文化網。依托“四軸”,將行業、企業文化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企業深度參與教學改革;企業班主任現身說法,開展文化主題活動;“雙主體、三嵌入”人才培養方案,提升職業素養培育密度,滲透城市軌道交通企業文化氛圍,厚植文化基因,密織職業文化網,促進痛點問題解決,推動了“育人強度顯著加強”“育人成效顯著提高”等顯著的階段性變化。
第二,密織資源整合網。依托“四軸”,發揮軌道交通產教融合聯盟和“五個一批”工程功能,把握“一流技師建設+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契機,共建共享校企專家資源、設備資源,企業深度參與課程建設、師資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密織資源整合網,促進痛點問題解決,推動“育人強度顯著加強”“育人深度顯著加深”等階段性變化。
第三,密織質量監控網。依托“四軸”,把牢選拔關、培養關、考核關,企業深度參與招生過程、教學過程、素養培育過程,提升學生綜合質量,保證學生就業質量,促進痛點問題解決,推動了“育人強度顯著加強”“育人深度顯著加深”“育人成效顯著提高”等階段性變化。
第四,密織區域輻射網。依托“四軸”,培育高質量技能人才、構建高質量培育體系、拓展區域合作伙伴,輸出優秀成果,成為競賽訓練的取經之地、考證培訓的優質平臺、工學一體化教學的示范窗口,建設成果向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等上下游產業鏈輻射。
三、成果實效
以該模式實踐中國特色學徒制效果良好,育人成效顯著,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
一是訂單開展有數量,人才培養有質量。實踐中國特色學徒制,累計開設訂單班10個,培養學員329人;專業學員獲國家級技能競賽獎項15項;就業學員多人獲得青年崗位技術能手等榮譽;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100%,就業對口率98%,3年穩定就業率95%。
二是企業拓展有效力,協作深化有合力。建有數智交通產業學院、優立科企業學院等,構建學校、企業、政府的“1+N+1”集合,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發展空間的同時,形成了協作合力。
三是院校輻射有廣度,示范引領有高度。通過競賽基地共享、師資培訓輸出、工學一體化經驗推廣等路徑,覆蓋多地職校,3年來,培訓師資200余人次,獲批人社部全國職業院校工學一體化建設專業。提升區域職業教育整體水平,為軌道交通專業教育的整體發展貢獻力量。
四、經驗總結
(一)成功要素
以“四縱四深·縱深成網”為框架,創新形成“軸-度-網”三級遞進育人體系。通過強壯崗位標準軸、入口質量軸、核心支撐軸、出口質量軸奠定育人根基,圍繞課程、師資、技能、就業四維度深化校企融合,最終構建職業文化、資源整合、質量監控、區域輻射四張產教網,為中國特色學徒制技能人才培養的成功實踐凝聚了要素。
(二)下一步舉措
一是向委外軌道運維企業拓展,實現合作企業面的“縱向貫通”。當前全國各地鐵公司受人力成本限制,如上海申通地鐵站務員、信號工已經有第三方外包員工,且逐步向全崗位拓展,委外軌道運維企業人力需求正逐步增加,與其加強學徒培養是現實的可行路徑。
二是向地鐵上下游企業拓展,實現產業鏈上下游的“縱向貫通”。地鐵上下游企業包括軌道車輛制造、維保企業及軌道設備制造企業等,在軌道產業中同樣有旺盛的人力需求,且其對專業技能的要求使學徒培養更加契合其需求。
三是推動共建企業學院,依托企業學院平臺“深度參與”行業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推廣。比如將世界技能大賽軌道車輛技術賽項的大賽經驗轉化為工作產能,進一步密切校企合作。
以“四縱四深·縱深成網”模式實踐中國特色學徒制技能人才培養是符合企業要求的有效途徑,是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有效途徑,是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有益于院校、行業、企業、地方。以中國特色學徒制,走企業出題、校企共答、產業閱卷的新時代產教融合之路,進一步將“四縱四深”模式拓展為“六縱五深”模式,是有價值的探索方向。(范馬寧 薛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