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促進青年班主任快速成長,汲取優秀育人經驗,近日,諸暨技師學院舉辦了以“立德樹人守初心,砥礪奮進擔使命”為主題的青年班主任座談會。本次座談會由德育處楊波老師主持,朱喆副校長、十年以上帶班經驗的班主任代表及全體青年班主任共同參與了此次交流。

青春飛揚,創新治班有妙招
會議伊始,四位朝氣蓬勃的青年班主任代表首先分享了他們的帶班歷程與創新實踐。他們不拘泥于傳統,用青春的智慧和熱情探索著班級管理的新路徑。
羅國斌老師分享到到,班主任工作不僅是管理,更是一場“心”的修行,心境需始終保持“細致”與“耐心”。錢志穎老師引入了“德育分拍賣會”機制,將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量化為“德育積分”,學生可用積分競拍心儀的文具、盲盒或“免作業券”等,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自我約束和爭先創優的積極性。壽婷老師大力推行“班干部輪崗”制度,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班級管理,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和領導力,更讓同學們學會了換位思考與相互理解。趙潔瑩老師分享了“以小愛喚大愛”的溫情故事,設立班級“暖心加油站”、四特學生的專屬“心靈伙伴”等微小而確切的行動,在班級內營造了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良好氛圍。

薪火相傳,經驗智慧潤無聲
隨后,五位經驗豐富的老班主任傾囊相授,分享了他們多年沉淀的帶班心得與育人智慧。他們的發言樸實而深刻,充滿了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與對學生成長的深切關懷。

在方法上,閔華偉老師指出要“因材施教,對癥下藥”,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點,才能找到最適合的教育切入點。高一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入學初狠抓行為習慣” 能為整個高中階段打下堅實基礎。在班級氛圍營造上,柴少丹老師認為優良學風的形成在于“潤物細無聲”的日常浸潤,而非一蹴而就。俞春燕老師分享了如何以塑造班級凝聚力為核心,帶領一個曾被貼上“后進”標簽的班級,成功實現逆襲,最終榮獲校級先進班級的實戰經驗。
吳榮芳老師用“三勤一尖”概括了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要領:一是“腳勤”,多跑教室、寢室、操場,貼近學生生活;二是“手勤”,及時記錄學生的日常表現,建立成長檔案,讓評價有據可依;三是“口勤”,通過與每一位學生的不定期談話,了解日常成長動態;四是“眼尖”,能敏銳地捕捉到學生情緒、行為上的細微變化,及時給予關心和引導。
最后,他們一致認為,教育是“慢”的藝術,要“給予學生成長的時間”,用包容和等待陪伴學生走過青春的迷茫,要耐心對待每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相信靜待花開的力量。
會場內,在座的每一位青年班主任都全神貫注,認真聆聽。他們或奮筆疾書,記錄下寶貴的經驗要點;或凝神沉思,對照反思自身的工作方法;聽到共鳴處,不時地點頭贊同,現場洋溢著濃厚的學習與交流氛圍。

領導寄語,凝心聚力啟新程
在認真聽取了新老班主任的發言后,楊波主任做了總結發言。他高度肯定了青年班主任的創新活力與老班主任的寶貴經驗,指出這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智慧的共享。他強調,班主任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希望大家能將今天的收獲轉化為明日行動的動力,不斷學習,勇于實踐,將班級管理工作做得更細、更實、更有溫度。
最后,朱喆副校長為本次座談會作寄語。他首先對全體班主任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謝,并指出,班主任工作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他勉勵青年班主任要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同時也要發揮自身的優勢,勇于探索;希望老班主任能繼續發揮“傳、幫、帶”的示范引領作用。朱喆副校長強調,全體班主任要凝聚共識,形成育人合力,共同為培養德才兼備的時代新人而不懈奮斗。
此次座談會節奏緊湊、內容充實,既有實踐層面的具體方法,又有理論高度的思想引領,不僅為青年班主任的成長指明了方向,也為全體班主任提供了一個難能可貴的學習交流平臺。相信在未來的工作中,諸暨技師學院班主任團隊必將青藍相接,攜手共進,推動德育工作再上新臺階!(俞莉青)